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時候,在面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總是喜歡采取打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是家長不明白這種行為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多大的傷害。那么,孩子不聽話,家長應該怎么教育呢?
小孩不聽話家長可以打嗎
不要認為孩子做的不對就應該受到懲罰,但是孩子在沒有犯嚴重錯誤的情況下,盡量還是不要打孩子。舉個例子來說,孩子吃飯不小心胳膊碰掉了碗,摔碎了,父母先不要急著去打孩子,他只是不小心,又不是故意去摔碎,孩子心里已經覺得自己錯了,家長還要再去教訓一下,孩子會覺得很傷心。
當孩子犯錯時,我們試著去聽孩子怎么說,了解孩子的想法,不用太過于苛刻,畢竟孩子只是小錯,沒有什么不可原諒的。
如果家長想要讓孩子知道犯錯的后果,從而想要懲罰孩子的話,那么我們不要亂打孩子,要懂得使用正確的懲罰方式去讓孩子知道犯錯的后果。
更不能對孩子進行打罵行為,比如打孩子臉或者胳膊,這些打法就上升到家庭武力了,是要制止家長的這種行為,這種打法,很容易出現意外,家長在后悔都無法彌補了。對孩子進行懲罰是防止他以后再犯,不是往死里去打,家長做事情也要有限度。
隨著孩子們心智的不斷成熟,六歲之后的孩子們的自尊感越來越強,而且他們也可以開始聽懂我們跟他們說的道理了。我們可以用講道理的方式教育他們,而不是打罵孩子們,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對于自己已經這么大了,父母還要通過打他們來教育他們讓他們感到十分的反感。
小孩不聽話家長怎么教育
1、細心觀察,對癥下藥。孩子叛逆,一方面是孩子懂的事情越來越多,內心里的主意也開始增多。當家長下達的命令與孩子內心想法不同時,他便不會聽父母的話。
另一方面是家長沒有察覺到孩子不好的情緒,發現某些問題后直接吼罵他,導致其逆反情緒加重,便會反抗父母。因而,想要根治孩子的不聽話,首先要找對根源,對癥下藥。
2、用其他形式代替打罵。雖說現在已經是文明社會,但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仍然有家長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但打罵能起到短暫的效果,還會讓孩子出現逆反心理,因而打罵并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例如:當孩子不聽話亂扔垃圾時,可選擇讓孩子幫忙整理家務,一方面讓孩子明白做家務是很辛苦的,不能隨意破壞衛生環境;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更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孩子不聽話時,用其他形式代替打罵,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善用獎勵而非懲罰。當孩子不聽話,不寫作業時,家長可選擇使用一定的獎勵機制來鼓勵孩子完成作業,比如寫完作業可允許孩子看半小時動畫片,或者玩游戲半個小時,這樣一來,他也更有動力去完成作業。
如果家長只知道對孩子大吼大叫,或者利用懲罰措施去威脅他,他就會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因而對于孩子來說,家長善用獎勵反而比一味地使用懲罰手段更加有效。
家庭教育應該杜絕下面的情況
1、過分苛刻嚴厲。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應該無條件聽從自己的安排,否則會讓孩子養成無法無天的個性,但其實,家長過分苛刻嚴厲的話,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樹立信任優于嚴苛的觀念,讓孩子明白父母這樣做的道理,并及時聽從孩子的意見,學會與孩子商量每一件事。
2、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對父母最大的期望,所以從小的時候起,他們就給孩子規劃好了人生路線,學音樂、學繪畫,或者是學網球等等,各種興趣班接連不斷,就算孩子現在不理解,日后也會諒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但在這個過程中,當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渴望沖破父母畫下的牢籠,就很容易與家長鬧得不可開交。因此,即便是為了孩子好,可在安排功課與興趣班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孩子貪玩的天性,理應給孩子留出空間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