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家長們要及時的反思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榜樣,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培養出良好的是非觀念,成為讓孩子在未來成為具有社會競爭力的人。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下小孩打長輩應該怎么教育?
小孩打長輩應該怎么教育
1、及時制止孩子的打人行為。打人行為千萬不要視而不見。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打人的行為,這種情況下,對于孩子的打人行為,家長千萬不要視而不見,家長直接視而不見,孩子可能會覺得家長允許這種行為,孩子的行為可能會變本加厲,越來越厲害。
一定要果斷的干預孩子打人的行為,首先明確告知孩子打人的行為是不對的,然后態度一定要明確而且嚴肅,如果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試探你的容忍度,要果斷的打消掉孩子想要試探的念頭,讓孩子明確知道打人的行為就是不對。
2、父母保持冷靜,不要以粗暴對待。當知道孩子有打人的習慣時,父母不可以以暴制暴,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孩子制定一些小的約定,比如:和孩子約定,不能再繼續打人,這個行為不好,只要孩子做出改變,父母對孩子提出表揚,并鼓勵孩子的做法,這樣的做法比說教打罵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3、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有的孩子比較任性,一著急就開始動手打人,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只有學會了控制憤怒的情緒,才不會一味地動手打人。
4、讓孩子懂得尊老愛幼。現在不少孩子是“小太陽”,父母也如眾星捧月般地百般呵護,使得孩子缺乏孝敬父母的意識,叛逆、不高興時就與父母頂嘴、吵架,甚至動手。完全沒有尊敬長輩尊重父母的觀念。因此,父母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與父母的關系,知道父母是長者。
小孩打長輩的原因
1、自我意識的萌芽。孩子到3歲之后,自我意識會逐漸開始萌芽,這階段的孩子對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會憑借著自己的喜好和感覺選擇相應的東西和想要自己決定自己的行為。
這時候如果父母經常不管孩子的自我意識,而是把自己的要求強加到孩子的身上,孩子自然會出現強烈的反抗動作,久而久之就容易變得叛逆、暴躁。
2、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如今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家中的每個人都對孩子十分寵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一概接受,孩子會覺得是理所當然;當父母突然不能滿足孩子要求的時候,孩子就會出現不滿的心理,對父母產生怨恨,性格也會在這個被寵溺的過程中變得驕縱。
3、父母的不當影響。父母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任模仿對象,父母的言行舉止、處世方式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如果父母對待孩子時經常打罵,那么孩子也會學習父母的這種方法來對待父母。
對于目無尊長的孩子,打罵只會家中孩子的抵觸情緒,想讓孩子乖巧有禮貌,家長可以這樣做
1、詢問原因,溝通利弊。當孩子和老人發生手腳爭執時,家長要拉開孩子,冷靜地詢問事情的原因。了解事情原委之后,再通過溝通的方式平復他們的情緒,告訴他們打罵長輩是不禮貌的行為。也可以讓孩子換位思考,將自己想象成老人,思考被小孩子"欺負"時的心態。
深切感受到老人被"欺負"時的情緒和想法,產生同理心的孩子,便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后鼓勵孩子主動道歉,老人自然不會和孫子記仇,一場矛盾就此化解。
2、制定規矩,獎罰分明。目無尊長的孩子,對老人或是父母都缺乏敬畏和界限感,習慣性地憑借喜好做事,甚至不會意識到錯誤。我們要給孩子制定相關的規矩,讓其懂得行為舉止中的"禁地",同時也要教會他們簡單的禮貌用語,讓他們和老人相處時可以乖巧有禮貌。
假如孩子觸犯了"家法",父母要適當懲罰批評,可以采用罰站、寫檢討等"冷處理"方式,使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他們禮貌待人,也要適當予以表揚,讓孩子感受到講禮貌的好處和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