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有很多,但家庭環境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家長們要蹲下身子,學會聆聽孩子內心的想法,雙方進行有效的溝通,孩子就不會出現離家出走的想法了。
面對離家出走的孩子怎么辦
對于離家出走的孩子,家長應積極地與他們溝通,以歡迎的態度,接納孩子回家,而不是加以責備,家長應該反思自己為什么會使孩子產生離家出走的想法。消除孩子離家出走的動機,從而使孩子打消離家出走的念頭。
同時作為家長特別要注意孩子心理情況,很多時候我們家長就是因為疏忽,不關心自己孩子生活,或者心理壓力大焦慮煩躁的情況,當孩子壓抑的情緒自己沒有辦法疏導的時候,最壞的情況就是孩子叛逆離家出走。所以當孩子壓力大焦慮煩躁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多一些擁抱,要允許和接納孩子所有的不良情緒。
最后面對孩子的“不聽話”、“不上進”,家長一定要多與孩子溝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嬌慣、不寵溺孩子,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畢竟,孩子在家里的歡笑聲,才是“家”這個音樂廳中最美的旋律。
孩子離家出走常見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孩子學習壓力太大。尤其是對于一個初三的孩子來講,面對今年5:5的升學率,家長和孩子都倍感壓力山大。
在很多父母眼里,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就感覺特別丟人一樣,施教的方法也不當,不是對孩子冷嘲熱諷就是挨打受罵,這樣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長此以往,孩子也會覺得在家里很郁悶,于是選擇離家出走。
二是父母和孩子缺乏溝通。現在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父母之間存在代溝,在父母看來,孩子這些想法都是不懂事的表現,家長不理解孩子的想法,有時還強硬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命令去執行,這樣讓孩子感覺不到自我價值的存在,會使他們心生反感,也會容易讓孩子離家出走。
三是孩子無法抵御外界誘惑。孩子的叛逆期就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在信息發達的現代社會,他們能從電視、手機等大眾傳媒上,受到一些負面信息的影響,有青少年叛逆離家出走這些現象,孩子看到了,在心里有抵觸情緒的時候,就會試著去模仿。
還有一些孩子,受到一些社會不良少年的引導誘惑,孩子的內心單純,可能會結識一些這樣的不良少年,唆使孩子離家出走。
如何正確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呢
青春期孩子內心敏感,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青春期的主要特點就是身心發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經歷復雜發展,有充滿矛盾的時期。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容易有激動的情緒和沖動的行為。
家長如果不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選擇把自己認為正確的一些想法強制性灌輸給孩子,或者進行言語上的辱罵甚至動手,這樣就更容易激起孩子對家長的不滿。
當孩子犯下錯誤時,我們不要想著打罵就能讓孩子老老實實規規矩矩。遇到孩子讓自己生氣的時候,我們先讓自己冷靜冷靜再進行教育,這樣才會更加客觀,不能把教育當成一種壞情緒的發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