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問題出現,這都是正常現象,出現問題就解決問題,家長千萬不能先自亂陣腳。孩子的興趣發展跟學習能力息息相關,除了我們家長的引導之外,提升其學習能力才是根本。
小孩對什么都不感興趣怎么辦
1、提高認知水平。
根據孩子目前的學習能力,選擇適合的認知內容,慢慢引導,從實際出發,讓孩子的理解能力逐漸提高。
2、豐富生活經驗。
從生活中的吃喝開始,認識各種各樣的食物、各種各樣的飲料;大一點的孩子家里可以安排簡單的家務,讓孩子學習;讓孩子了解我們生活的環境如超市、公園;以去鄉村或農家樂實際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期帶孩子出去旅行,看看外面的人文風情等等,讓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生活中學習。
3、利用所謂的“刻板行為”。
有的星寶對一些特殊的物品感興趣,如手機。此時,如果把它當成一個行為問題,孩子就永遠得不到發展。而如果,把喜歡手機作為一個切入點,可能結果就大不一樣了。如,手機,有什么牌子的,有怎么形狀大小的,有什么功能,哪些國家產的,等等,都可以讓孩子的知識面得到拓展。
4、根據孩子特質引導。
有些孩子識字很快,拼圖很棒,視覺能力很強,就可以培養他畫畫、書法等;有些孩子學習音樂很快,可以學習唱歌樂器等,以遵從孩子的特性。
孩子為什么會做什么都沒有興趣
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打壓了孩子的好奇心、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首先回憶一下,當孩子在玩泥巴,捉蟲子時,你是否曾覺得太臟了不能玩而阻止他,當孩子拿著剪刀胡亂剪紙時,你是否曾覺得太危險了而一把奪過剪刀……孩子小時候我們扼殺了他們多少好奇心?可能我們自己都沒注意。
這些都會孩子感到好奇的事物,我們不讓他玩,他和外部世界的聯系可能就慢慢關閉了。等他長大了你發現,孩子什么興趣都沒有。因為他有興趣的時候被家長打壓了,形成了一種反向激勵,孩子就不敢做這些事情了。
另一類興趣是你不會去打壓他,例如看書、畫畫,都挺支持的,但是這些興趣很容易被打斷。
比如孩子畫畫畫得挺開心的,你叫他吃飯,他不得不放下畫筆去吃飯,等吃完飯,他對畫畫的興趣也就中斷了。久而久之,也就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那為什么他對看電視、玩電子游戲又如此專注呢?對于孩子來說電子游戲和電視,都屬于高刺激性的活動。
電視是以快速運動的影像和鮮艷的顏色能夠引起孩子們持續的注意力,給予孩子們即刻的滿足感。
但是在同一種條件的反復刺激下,大腦的潛力就會匱乏。短時間內,孩子在看電視后不容易集中精力完成另一項任務。長期如此,則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電子游戲的刺激更要高于電視。
當孩子的好奇心被壓抑,專注力被破壞,自然也就成了做什么都沒有興趣。另外一種情況是孩子對什么都好奇,都愿意嘗試,卻總是半途而廢,沒有培養成興趣。
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怎么辦
很多父母經常很焦慮的問我:“孩子不愛學習,對學習不感興趣怎么辦?”甚至有很多孩子休學在家。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并不是對所有的東西都不感興趣,比如要他們去玩游戲,他們就愿意去做。
這就說明他們只是對學校學習本身不感興趣,原因可能有很多,老師上課過于枯燥,作業過多,沒有目標,覺得學習沒用等。
沒有孩子天生不愛學習,關鍵在于我們父母的引導。
增強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孩子知道為什么而學,有目標感,就會有動力,如果有條件,可以讓孩子多實踐,體驗各種不同的職業,比如去看看醫生、會計等職業人員一天是怎么工作的,孩子越早設立目標,就會越有動力,從而為自己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