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正處于一個成長發育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他們不僅在生活方面會出現很多問題,在學習方面也是,甚至有些初中生每天沉迷于手機,不去上學,對什么都不感興趣。
中學生對什么都不感興趣怎么辦
1、了解情況,溝通交流。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了解孩子出現這些行為的具體原因。如:是否有不想去上學的原因,是因為成績差,受欺負了,還是因為沒有興趣等。
通常,青春期的孩子存在一種叛逆感,家長要在溝通交流的時候,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讓孩子能夠認識到問題,明白家長關心他們。慢慢引導、監督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感受到成長和提升。
2、塑造正確的價值觀。青春期的孩子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家長需要塑造他們的正確價值觀。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家長需要把自己的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和傳承中,讓孩子理解并且遵守。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可以慢慢的引導孩子理解身邊事物的好與不好,從而對周圍的事物更有興趣。
3、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孩子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對孩子的教育不可過于焦慮。讓孩子學習是為了能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做一個有用的人,有用不是指多讀書的有用,而是要體會到書中教導的知識、道理來幫助自己如何做。父母過于功利的思想,孩子容易對這個世界感到無聊、對任何事情也就提不起興趣了。
4、鼓勵孩子,提高自信。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家長的引導和鼓勵,當他們面對一件事情時,心態會存在多種多樣,有的孩子不敢去嘗試,只能在一旁看著;有的孩子,卻恰恰相反,他們敢于嘗試和動手,極具自信心。
當家長發現孩子做事情沒興趣時,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勇敢的去嘗試,做些自己喜歡的或者沒有經歷的事情,從而刺激孩子的思維和情緒,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能夠找到自己的興趣點。
家長如何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1、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的持點,成人應充分利用它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的孩子把鬧鐘拆開,有的孩子不停問為什么、家長若不了解孩子的特點把這看成淘氣、搗亂,對孩子采取批評、冷淡、不理睬的態度,就會損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長,挫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
2、適當的嚴肅起來。現在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是太寵愛了,尤其是隔代的爺爺奶奶對孫子,那更是打不得罵不得。對孩子的溺愛會讓孩子養成一些壞的習慣,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變得肆無忌憚,又怎么會有積極性,怎么會勤奮呢。
中學生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的原因
缺乏動力。自以為上大學無望,混張初中畢業證或高中畢業證就行了。這樣的學生在學習上明顯缺乏動力,滿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因此,無論學什么都無精打采,難以激發興趣。
缺乏未知欲望。如果一個人時時刻刻對知識有所期待、有所希望、有所追求的話,就會經常處于精神振奮的狀態,對學習就不至于有厭煩情緒。
學習方法欠妥。由于學法不當,雖刻苦學習,卻收效甚微。不會科學有效地學習,缺乏理解基礎上的記憶等等,自然不會感覺到學習的樂趣。
看不到希望。平日里用功學習,埋頭苦學,但是學得很吃力,每次考試都在班級后面。這類學生還是常見的,他們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
原因在于對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評價不客觀,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定自己,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