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們發現,孩子與父母的話是越來越少了,以前那個整天說個沒完的小話癆不見了。所以,究竟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不尊重孩子的決定、選擇。比如:孩子自己喜歡的衣服,你覺得不好看,非要孩子按照你的要求買。記住,是孩子喜歡,不是你喜歡,要尊重他。
不尊重孩子的隱私。隨意翻他的東西,偷看他的日記,孩子沒有獨立的空間。
不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有父母隨意扔掉孩子的東西,比如:孩子做的手工,你覺得放在那里占地方,又或是你覺得不好看,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就隨意給扔掉了,這樣孩子會覺得父母不珍惜他的勞動成果。
不善于傾聽。孩子從小是非常喜歡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的,但是父母不好好聽,不好好理解,不和孩子共情,孩子覺得跟家長說啥也沒意思,自然不說了,因為她覺得父母不尊重她。
家長怎么做,才能與孩子進行友好的溝通呢
1.真誠溝通:盡量說實話,不要欺騙孩子。
2.做好情緒管理:父母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然后再解決問題。
3.營造和諧氣氛:家庭中有和諧的氛圍,父母之間能夠互敬互愛、平等交流,孩子也會更樂于藏開心扉,與孩子溝通時也要讓孩子感覺到你是在和他平等地交流,不強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4.少說多聽:父母要放下評判,多傾聽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和需求。
5.多給肯定:父母和孩子的想法不一致時,要先尊重孩子的想法,想辦法給孩子一些肯定。
6.順勢而為:當問題已經發生了,就先接受事實,理解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解決問題。同時,要多跟隨孩子的內心動力來引導孩子,而不是強迫孩子做我們想讓他做的事。
8.為孩子減壓增力:不要挖苦、諷刺、否定孩子,而是要幫孩子減輕壓力,增加孩子的力量和選擇,才是幫助孩子。
家長這樣做,才能讓孩子打開心扉與之溝通
1、尊重自己的孩子。父母要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不是人的私有財產。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去試著尊重他們。多支持他們的一些想法,不要只是一味地否定。要知道孩子會犯錯,不管是犯錯還是平時都要懂得去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替他們著想。
2、和孩子多聊天。平時的時候父母要和孩子有溝通的習慣,多一些聊天的機會。既然是聊天,父母就要為他們創設溫馨的氛圍。語言平和,態度溫柔。不要總是用自己的思想去強硬的灌輸給孩子,而是要讓孩子多說一些,這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的想法會有很多。
而且這個過程也能讓你和孩子建立連接,彼此了解,對促進親子關系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