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自主意識的不斷提高,他們與父母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稀少,因為他們與父母之間的共同話題變得越來越少。那么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第一,孩子自主性提高。
小時候孩子比較聽話,那是因為孩子還不知道一些東西,沒有形成自己的一些觀點和自己的一些想法。隨著孩子年齡逐漸的增加,他所了解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他可能逐漸的發現父母所說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正確的,而父母所說的意見與自己的想法也是不一致的,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越來越不愿意與家長溝通。
第二,孩子的隱私性提高。
隨著孩子逐漸的長大,他開始意識到每個人有自己的隱私,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與父母進行溝通,進行交流。比如說孩子在學期間可能會有一些感情上面的一些事情,或者是自己在其他方面有一些想法,但是這些想法他可能不太愿意跟父母進行溝通。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她為了保持自己的隱私,就可能不太愿意跟父母溝通。
第三,父母的交流方式不合適。
有些父母在對孩子的交流過程當中,過于強調自己的意見,而不是很尊重孩子的一些想法。在小時候孩子可能能夠接受,但是隨著孩子們長大,可能對父母的這種權威性越來越不重視,因此這種不合適的行為會導致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交流。
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把孩子作為自己的戰友,而非對手或自己的下屬。對孩子不要俯視,要平視。和孩子對話要平等,溫柔,平和,關愛;不要指責,命令,埋怨,訓斥。
對孩子有事說事,不拖拉,不糾纏,不牽扯,見好就收。要隨時關注孩子的日常,旨在了解,熟悉孩子動態;不要窺探孩子隱私,干涉孩子正常的生活。
總之把孩子當做朋友,知心話,難過時不用避開孩子,你給予孩子,分享給孩子的秘密越多,你們的同盟力量就會越強,他就越會跟你同甘共苦,視你為同盟軍。只有走進孩子的心里,父母才能夠更好的溝通。
所以,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抱著尊重、平等的思想,要把孩子當做朋友一樣相處,平時對于孩子要知無不言,這樣孩子才會愿意向你吐露心聲,與你交流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