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讓家長頭疼不已,家長們切記對待孩子叛逆不能采取硬碰硬的方式,這樣只能讓他的逆反心理更加強烈。
兒子處于叛逆期家長應該怎么應付
1、不能太嚴格。叛逆期的孩子內心最反感的就是被人管束。這時家長在教育上要稍微放寬一些,不要再那么嚴厲,以免孩子對家長產生抵觸心理。
一旦有抵觸,孩子就更難管教。但是這個時候也不能什么都不管,只是不那么嚴了而已,這個時候的孩子總想著放縱自己,做些父母不讓做的事。所以在孩子思想上有偏差的時候一定要糾正過來,指導孩子改正。
2、溝通時站在孩子的角度。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平等交流,溝通的時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問題。這樣不僅能避免一些矛盾的產生,還能更好地引導孩子說出他們的心聲,進而使雙方的溝通更加順暢,孩子也會更易于接受家長的建議和勸解。
3、堅持正面教育。家長要用積極、鼓勵的教育方式代替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贊美、表揚是一種肯定、一種認可,能使孩子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對有不良行為的青少年非打即罵,不僅毫無效果,甚至會更糟。要堅持正面教育,對青少年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通過講道理使他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并鼓勵他進行改正。
4、多關心孩子。有一部分孩子叛逆是因為家長的關愛太少,想要通過叛逆吸引家長的目光,得到家長的關愛,這說明平時家長對孩子關愛太少。所以廣大家長平時生活中要多關心孩子,關注他們的成長。
5、發揮表率作用。家長應當為青少年做出好榜樣,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任何人都是環境的產物,家長的潛移默化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
孩子叛逆的原因
1.自我意識增長。嬰兒期的孩子沒有獨立的自我意識,不能區分自己和外界,對他來說,自己和母親和世界是一體的。到兩歲左右,孩子會明確意識到“我”的存在,開始思考:我是誰,我要干什么,他會學習將自己和世界區分開,思考:哪些是我的,哪些不是我的。
孩子的學習和思考過程和成人不同,成人多通過思維去學習,孩子則通過實際的行動去學習,這種學習的過程,在成人看來就是“叛逆”的表現。
2.矛盾的親子關系。孩子在自我意識成長的過程中,必將經過一個矛盾的階段:一方面,他渴望獨立,擺脫父母的控制,另一方面,在生活上情感上又對父母有著依賴。這種矛盾的狀況會造成:孩子比之前更粘父母,害怕父母離開,同時又會不斷挑戰父母的權威,和父母唱反調。
這是因為孩子的“自我”尚未真正建立,在獨立和依賴之前來回游蕩。在孩子未來的成長過程中,這一現象還會不斷反復,孩子未來究竟能不能實現真正的獨立,父母的態度是這場拉鋸戰的關鍵因素。
和叛逆期孩子溝通的技巧
尊重孩子: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并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換位思考: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有了共鳴后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穩定情緒: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后,再去同孩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