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漸漸出現很多變化,但最不可避免的事情就是“惹事”,如果孩子犯了錯之后知道改正,那家長就可以放心,如果孩子做了錯事還不承認,那家長一定要給予指導。
小孩做錯了事還不承認怎么辦
1、允許孩子犯錯。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態度往往是非常嚴格的,甚至不能接受孩子犯愁。這時,家長首先需要轉變觀念,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你都會犯錯,為什么不能允許孩子犯錯?
所以面對孩子犯下的錯誤,先不要以嚴厲的語氣去批評他,而是要以平常心對待他,他只是個錯誤,并不是什么十惡不赦的罪過。在此基礎上,孩子才能產生面對錯誤的勇氣。
2、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不愿意承認錯誤,很多時候也是因為自尊心較強。如果你當眾批評孩子,孩子會覺得自己很沒有面子,很丟臉。
因此,我建議家長當眾提醒一下就可以了,回家后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再跟孩子進行深入交流。或者可以在當時把孩子帶到無人的地方進行溝通、引導或批評。
3、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無論孩子犯了什么錯,家長都不能失去理智,要做情緒的主人。在孩子犯錯后,家長需要用足夠的耐心來分析孩子的錯誤,在恰當的時刻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只有雙方都冷靜下來,孩子才能更好更快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讓孩子知道做這樣的事情有什么樣的后果,避免下次再犯。
4、積極引導孩子。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一直不愿意承擔,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給孩子講一個關于勇于承擔錯誤的榜樣事跡,告訴孩子要樹立好的榜樣,和孩子一起討論故事中主人公的行為,從而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5、父母要幫助孩子找出改正錯誤的方法。父母在教育孩子改正錯誤的時候,必須從保護孩子的角度出發,嚴肅而又中肯的額支出孩子的錯誤所在、錯誤的性質和危害,徹底揭穿孩子的借口和抵賴心理。并幫助孩子找出今后改正這個錯誤的辦法。這樣做,才能達到批評教育的目的。
家長要怎樣教會孩子正確面對自己的錯誤和過失
1、父母對孩子的批評不應重復。當孩子做錯了事,父母應該避免多次重復教育。如果父親已經說過了,母親又接著說;今天說過了,第二天又接著說,這樣非常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對于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父母更應格外注意。
2、父母的教育應前后內外一致。父母一定要切忌的是在自己心情好的時候,見孩子做錯了事情也不對孩子進行教育,心情不好的時候則會進行責備,訓斥,教育孩子時必須保持對事情對錯的一致性。
針對一件事孩子的表現,如果母親說對,父親說錯;或者是今天說對,明天又說錯,這樣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只是看著父母的臉色行事,分不清對錯的界限,漸漸會失去對事情對錯的辨別能力。
為什么孩子做錯事總是不承認
孩子沒有意識到錯誤。孩子與成年人不同,做事情更多的是依照自己的喜好,不會去顧慮他人的想法,年紀較小的孩子甚至還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
在大人眼里是“錯誤”的事情,在孩子眼里只是尋常的事情,自然孩子也不會意識到自己需要為這件事情“買單”。
害怕受到他人的批評。很多父母對待孩子都過于嚴格,甚至有幾分暴躁。在看到孩子做錯事情,或者做出不合心意的事情時,父母常常會用“打罵教育”來解決問題。
打罵教育看似能很快解決問題,實際上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孩子害怕受到懲罰,繼而就會做出掩蓋錯誤的舉動,久而久之便會變得愈加愛撒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