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上進心,需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這種分情況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如壓力、自信心、激勵缺乏等。通過科學的方法幫助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和引導,同時家長要注意孩子的交往圈,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
孩子沒上進心很頹廢怎么辦
1、家長樹立好榜樣
孩子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也很容易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受到影響。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做事就是拖泥帶水,上班也不積極上進,一副混日子的樣子。那么孩子很可能也會一敷衍的態度對待學習。
2、鼓勵孩子多行動
在孩子有決心去做事時,鼓勵孩子他能做到的。在其遇到困難的時候,多為他加油打氣,而不是諷刺看輕。讓孩子感覺被期待,被信任,被認可,孩子就更有動力的積極進取。
3、讓孩子把玩和學結合起來
孩子有時候缺乏上進心,其實是意識到了學習的枯燥性,的確學習存在一定的枯燥性。所以如果不想讓孩子在學習時感到無聊,那么家長對于孩子所學的知識就要有一定的了解。盡量在生活中,幫助孩子更加形象的運用這些知識。
比如孩子覺得英語很難,家長可以嘗試和孩子英語對話,還是在實踐中能夠加以運用,那么孩子也就知道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對此也就會格外努力。孩子能在生活中加以驗證,就會對此感興趣,邊玩邊學也就沒那么枯燥。
孩子懶散不積極的原因是什么
1、父母不當的教養方式孩子的懶散令家長煩惱,但是孩子的懶散形成,與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關系,客觀上說,家長的過分溺愛是造成學生惰性心理的因素之一。
孩子年幼的時候,家長怕孩子做不好事情,對家務及孩子應該承擔的事物大包大攬,除了會導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之外,還會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興趣,而且會對別人為自己做事習以為常,有些家長本身就存在這樣的思想:“你只要好好學習就好了,別的什么都不用管”。
孩子可能甚至會從內心里貶低勞動,什么都不愿干,什么都干不好,在家時如此在學校也是如此。
2、孩子不良的個性特征
①依賴心理。懶散的人常有依賴別人的思想。在家里,“反正媽媽會喊我起來”,“反正我不做作業爸爸也會催我”;在學校,“反正我不回答,總有別人會說出正確答案”,“反正作業不會做可以抄同學的完成任務”。這種依賴別人的惰性心理只會使能力減退,思維變得越來越遲鈍,遇到難題就真的不會做了。
②畏難情緒。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和恒心,有過失敗和被人否定的經驗,所以做事情沒信心,對自己懷疑態度。對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和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能躲就躲,能藏就藏,就連自己原來最愿意做的事情要是產生了畏難情緒,也沒有信心做好。長期下去能使孩子養成懶散,不想接受挑戰面對困難。
③缺乏上進心。缺乏上進心的孩子容易滿足,對自己要求不高,得過且過的思想嚴重,做事不求質量,作業馬虎潦草,不改正錯題,常抱著“應付”和“混過去就行”的不負責任的態度。而這種缺乏上進心的表現必然導致懶散現象的產生。
3、不良榜樣影響
①家長榜樣。有的家長本身就缺少時間觀念,沒有勤勞的習慣和雷厲風行,果斷利落的作風。“身教重于言教”,這樣的家庭嚴重影響了子女良好健康習慣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的發展,促使懶散現象的發生。
②周邊同學及朋友榜樣。孩子身邊的同學并不是以勤勞為榜樣,而是大家一起去羨慕那些能走“走捷徑”,“占便宜”的孩子,那么孩子所在的群體就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
孩子沒有上進心怎樣心理疏導
1.了解孩子的興趣:孩子可能沒有上進心是因為他們對當前的學習或生活沒有興趣。了解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愛好和激情,可以激發他們的上進心。
2.樹立目標:幫助孩子樹立目標,可以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并激勵他們去追求自己的目標。目標可以是學業上的成績、參加社區服務或參加體育比賽等等。
3.鼓勵孩子:鼓勵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稱贊和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就,可以幫助他們保持積極的心態和動力,同時也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4.提供支持:提供支持可以幫助孩子克服難關。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家長可以提供幫助和指導,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5.激發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探索世界,發現新事物,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讓孩子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他們的上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