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發展時期,對待孩子要有耐心。和孩子保持朋友的關系和孩子商量,會容易得多。發現孩子說話不算數不要立刻打罵責備孩子,平時家長們要注意做到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循循善誘,對癥下藥。
小孩說話不算數怎么教育
1、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首先自己帶頭,在日常生活中要言行一致,不要出爾反爾。比如關燈睡覺,家長最后得關燈,讓自己說話算話,那么孩子慢慢的也會說話算話。身教重于言教。
2、利用工具培養孩子規則意識
在平時可以借助小故事、繪本,對孩子進行一些說到做到教育,這樣的教育,讓孩子在感興趣的故事里認識到規則的存在,意識到說到做到非常重要,留下深刻的印象。
3、提出要求
隨著年齡的成長,如果我們不停的在約定方面提供意識,提出要求,那么孩子慢慢會遵守約定,最后讓孩子參與約定,讓孩子自己來定規則,隨著年齡的長大,那么孩子有了自我管理能力以后,這件事就會越來越容易。
4、堅持約定
家長要跟孩子對一些事作出約定,比如允許孩子再玩5分鐘,那么到了最后一分鐘,家長要開始提醒說還剩一分鐘,馬上就要結束了,要更多的讓他意識到時間的概念。并且家長對約定要堅持,不能因為孩子哭鬧而立刻妥協和放棄。同時,家長還要意識到,跟孩子做約定,一定要簡明扼要,不要很多要求放在一起,單獨的時間約定就已經足夠了。
對付說話不算話的孩子有哪些策略
建立清晰的規則和期望:與孩子明確溝通,制定明確的規則和期望,告訴他們說話要負責任,要言行一致。讓孩子明白說話不算話的行為是不被接受的。
激發責任感:鼓勵孩子承擔責任,讓他們明白說話不算話的后果,以及他們的行為會對他人和自己造成的影響。幫助他們意識到說話誠實和守信對建立良好關系和信任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和模擬情境:通過角色扮演和模擬情境,讓孩子體驗說話不算話的后果和影響,幫助他們理解誠實和守信的重要性。
表揚和獎勵誠實行為:當孩子表現出誠實和守信的行為時,給予表揚和獎勵,讓他們明白這種行為是值得鼓勵和認可的。
建立溝通和傾聽的環境: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和傾聽的關系,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意見和感受被尊重和重視,這樣能夠促進孩子更加真實和誠實地表達自己。
以身作則:作為家長或者教育者,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自己要言行一致,守信誠實,讓孩子從你身上學到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尋求專業幫助:如果孩子的說話不算話的問題嚴重且持續存在,可能需要尋求專業幫助,如兒童心理咨詢師或教育專家的指導和支持。
孩子說話不算數是什么原因
1.孩子的認知和行為能力還不完全發展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認識世界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一直在發展。他們對自己的行為后果并不完全理解,也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的能力。因此,他們說話不算數,也不能像成年人那樣信守承諾。
2.孩子的言行不一致是因為環境因素的影響
孩子的言行不一致,有時是因為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孩子身邊的人,包括父母、老師、同學等,不重視他的承諾,并且也不遵守自己的承諾,孩子就很難養成講信用的好習慣。
3.孩子缺乏責任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對自己及他人的責任心,也就難以信守自己的承諾。他們對自己的承諾沒有真正的認識和理解,還沒有養成對自己的承諾負責的意識。
4.家長的教育方式不當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的教育方式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長經常忽視孩子的承諾,或者沒有及時給予贊揚和獎勵,孩子就會失去信心和動力,也就更難養成講信用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