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長都吐槽說,自從自家孩子步入青春期之后,脾氣就變得越來越暴躁了,而且還常常拒絕跟父母相處和溝通。其實要想跟孩子做到有效地溝通并不難,只要家長能掌握好方法。
母親與青春期兒子怎么溝通
1、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式溝通。誰沒有年輕過,回想年少時,或者也曾有過不被父母所理解的時候。何不把當時的心態放在目前的立場進行思索,或許就很容易理解孩子的心情,自然就很容易溝通了。
2、避免家長式大吼大叫溝通。不少時候父母沒忍住很容易拿出一副“我是為了你好”的姿態,對孩子進行大吼大叫的教育式溝通,這樣也是非常不可取的,要知道孩子大了,內心也是渴望被認可與尊重的。
3、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不妨認真聽聽孩子的心聲,很多時候可能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又或者讓父母多點關心,作為父母在溝通時一定要找到問題的根源,一起面對問題,進行解決,這樣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4、不要用命令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很多父母深有體會,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不能硬著來,你越是命令他,他越是跟你對著干,你越是強硬,他越排斥越叛逆。父母說話語氣的不同,溝通的效果也就不同,父母什么語氣就塑造什么樣的孩子。
5、別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你去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也可能正在尋求和構建自我價值,青春期孩子也會陷入無盡的自我懷疑,甚至在自暴自棄的深淵當中。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逆反不聽話,是因為孩子已經長大,有了自己內心的聲音,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而已。
6、不主動提建議,除非孩子開口。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身體和心理都會發生不同程度變化,小大人的模樣也開始初步顯示,再加上受到生理變化影響,孩子在行為上會常常努力讓自己變得更成熟、獨立自主一些。
所以,對于青春期的孩子我們不要主動去提建議、更不要輕易批評孩子的行為。試著站在了解孩子、征求孩子意見的角度去和孩子溝通,你會發現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正在慢慢得到有效升溫。
錯誤的溝通方式有哪些
1、像機關槍一樣,張口就停不下來。當孩子出現一個問題,家長開啟話癆模式,一股腦把道理和解決方案都輸出給孩子,這個時候孩子只想逃跑,一句話都聽不進去。
2、主觀判斷孩子的對錯,忽視他們個人的感受。孩子做了一個看似錯誤的決定,有的家長會說:“你不聽話,等你長大了,你一定會后悔今天的決定!”每個渴望獨立的孩子,都會反感這樣的話,父母的消極評價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3、表達需求直接了當,不拐彎抹角。看到孩子不著家,家長會抱怨:“你沒事就出去閑逛,和一群朋友都去哪兒了,都沒空在家。”其實是想表達自己想和孩子多待一會,但這樣的表達會讓孩子誤會。
如何讓親子溝通更高效
第一步:無論我們覺得孩子做得如何不對,都要記得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和父母聊聊成績。
第二步:如果孩子愿意交流,父母一定不要再去批評孩子沒考好,或者責怪他瞞著不說,而應該給予理解和支持。
你可以說:“你能跟媽媽說實話,一定是拿出了很大的勇氣。不需要再瞞著成績,感覺是不是好一些?媽媽愿意幫助你,那我們接下來看看應該怎么辦呢?”
第三步:提問,收集更多孩子的信息。比如問,考試之前你有意識到會考不好嗎?撇開成績不談,你覺得最近的學習情況如何?有什么困惑嗎?需要幫助嗎?
第四步:分析從孩子那里獲得的信息,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如果孩子不認同也沒關系,不要急,點到為止,見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