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階段,而這個時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方面也在漸漸趨于成熟,從而做出一些叛逆的舉動來,導致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該如何去管教。
怎樣對待叛逆的孩子
1、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孩子的每一次叛逆行為,都會引起他的情緒變化。當孩子出現不良情緒的時候,總是想把它發泄出來,所以就會出現父母不能理解的一系列叛逆行為。
父母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多去關注孩子的內心和他的情緒變化,與孩子進行溝通,幫助他處理和消化負面情緒,才能夠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
2、平等地對待孩子。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由于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增強,渴望獨立自主,所以在想法和意見上跟父母會出現分歧。
這段時期父母需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樣才能夠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也會變得更信任父母,愿意與父母敞開心扉。如果父母只是單方面地去指責孩子,只會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越走越遠,導致親子關系之間出現裂痕。
3、適當的給予管束。未成年的孩子自制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須負起責任來管束。但這種管束應該是充滿親情、人性化、科學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為私有財產來任意修理擺布。也不可采用簡單粗暴的命令式,毫不顧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4、引導孩子找到方向。在叛逆期,孩子們往往意志消沉,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家長需要引導孩子找到未來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了解和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和才能,并根據這些信息來制定可行的計劃并指導孩子實現計劃。
此外,家長還能加入親子俱樂部或其他活動,與孩子一起參加一些實踐活動,更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并加強對孩子的引導。
5、多理解和尊重孩子。父母不要總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來評判孩子,其實小孩子的很多叛逆行為都是成長道路上必經的階段。
父母要對孩子的行為多一些理解,對孩子的想法多一些尊重,凡是先聽聽孩子的意見,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支持,這樣親子之間的溝通渠道才能打通,孩子才會愿意跟父母交流。
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叛逆期
首先要理解叛逆這兩個字,叛逆跟順從是相反的意思。在很多父母的眼中,如果不順從,不聽父母的就是叛逆。
在父母的角度上,孩子所有的乖張,不順從,不聽話,頂嘴,對著干就是叛逆。他們眼中的好孩子就是順從的孩子,聽爸媽話的孩子。然而這樣的邏輯是否正確?
在孩子的角度來說,父母眼中的叛逆,不過是正常的表達意見而已,然而就是因為和父母意見相左,所以才被定義為叛逆,實則這樣的說法是有失公允的。
在這樣的慣性思維下,孩子的種種行為都是被禁止的,于是父母采取各種打壓的方式,結果呢?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抗越來越嚴重,孩子也越來越叛逆。因此,想要解決孩子叛逆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就是父母要轉化思路,正確理解叛逆。
為什么不建議采取武力的形式去教育孩子
“棍棒式”的教育方法對現在的孩子來說真的沒用,科學的辦法才能夠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以前的人總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實際上現在棍棒不僅不會使孩子信服,反而會讓他更加叛逆,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親子間的關系。
所以當家長的最好不要去打罵孩子,體罰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身體,還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傷害。家長如果真的在孩子叛逆的時候很生氣的話,可以給雙方一個冷靜的時間,這樣有利于溝通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