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為什么會變成父母口中的“白眼狼”呢?其主要原因就是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有些父母由于從小溺愛孩子,沒有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樣樣都替他們代勞,這樣就導致孩子長大之后變得越來越自私,不懂得體諒父母。
青春期白眼狼的孩子怎么管教
1、正確的教育觀念。家長們應該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就不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培養,即使孩子犯了錯也不愿意多說,若等孩子的一些習慣和觀念形成了之后還想糾正,就很難了,家長們正確的教育觀念特別重要。
2、讓孩子適當的參與家庭的家務。生活在一個家庭里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去分擔家務,尤其是孩子,讓孩子適當的參與家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整理自己的東西,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學會做事有條理,更能深入的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3、及時表揚和贊同孩子的感恩行為。在孩子去尊重并且感恩他人的時候,父母能夠發自肺腑的感謝孩子,贊揚孩子并且認可孩子的做法,那么孩子會受到很大鼓舞,這樣孩子會更樂于去尊重別人與感恩別人。
4、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與孩子一起去嘗試換位思考,嘗試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理解別人的感受。當孩子與同學發生矛盾時,當孩子抱怨老師和家長的時候,不妨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扮演對方角色,家長或同學扮演自己孩子的角色,重復上演劇情,這樣孩子才能發現自身的問題。
5、父母以身作則,感恩化為行動。孩子都是潛移默化地受到父母的熏陶和影響的,家長若對自己的父母、朋友及陌生人不知感激,將來孩子也便不會孝順父母、結交朋友。
家長尊重自己的父母親,多多體貼關愛;對身邊的朋友表達敬意和尊重,不詆毀;對陌生人,感恩路人讓路、感謝公車讓座等,點點滴滴的行動都是在對孩子施以感恩的教育。
孩子“白眼狼”的行為從何而來
1、父母沒有樹立良好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平時的行為對孩子日后的行為舉止,有著深遠的影響。有些父母從來不孝順自己的長輩,孩子作為旁觀者會默默的注意到這一切,將來必然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父母。
2、總是不斷的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只要孩子一提要求,父母就立刻滿足,這是現如今社會上的普遍現象,甚至孩子還沒提要求,就迫不及待的把最好的送到孩子面前。時間長了,孩子接受的理所當然,反而認為父母不滿足他才是不對,嚴重的甚至會產生偏激的想法。
3、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的過于重要。為了孩子的成績,父母付出了一切。只要孩子要學習,家務一點都不用做,家里的一切都得為孩子讓步,把成績看的過分重要,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導致了孩子也會產生,只要自己學習,什么都得緊著自己來的想法。
家長要如何避免孩子成為“白眼狼”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都端著為人父母的架子,沒有把孩子放在和自己相對等的位置上去和孩子相處,在讓孩子做某事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帶上命令的口吻。在無形之中就會讓孩子變得小心翼翼,自卑而又怯弱,長大之后可能還會對父母產生一種怨恨的心理。
而如果家長把孩子當作朋友、當作同級人來看待,低下自己的頭和孩子處在同一水平線去交流,給孩子足夠的理解和尊重,孩子長大后也才會更有自信,面對家長的時候也才更愿意說出自己心里想法,并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對父母的愛意都用行動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