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的孩子,其獨立人格漸漸形成,因此會有不受教以及過分自立的心理,此時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與愛護,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幫孩子順利度過這一人生特殊時期。
16歲叛逆期的孩子是什么原因
1、生理的正常現象。青少年叛逆是生理的正常現象。隨著年齡增長這個現象會消失,因此家長不必太過擔心。
2、發展規律。獨立和成熟的感覺使得青春期同齡人之間的關系格外密切,同樣是獨立和成熟的感覺,使得他們不再滿足于過去那種對父母的服從和依賴。
3、家長教育存在問題。現在的孩子的生活經歷、文化背景和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有了根本的不同。而我們卻用過去成長經歷中形成的觀念來教育現在的孩子,孩子自然難以接受。
4、父母對孩子不夠尊重。很多時候,孩子不一定有叛逆心理,也許他說了一句話,父母認為不高興,大聲責罵他,孩子們受到刺激,同樣會大聲地反駁,或以其他行為抗議,比如扔東西、打架、離家出走等。很長一段時間后,就會誕生叛逆心理。
5、父母對孩子的責備太多了。在許多情況下,孩子對父母的偏心感到不滿,他們心口不一。但又不能說出來,他會用行動來表明自己的不滿。
有時候,父母并不偏心,而是因為某個孩子表現不好,經常犯錯誤,自然父母責備得比較多。然而,孩子們得到的信息是:父母偏心。因此,他很可能不會服從命令,厭倦了學習、逃課等行為來發泄不滿。
16歲孩子叛逆,家長這幾點要做好
1、把握好愛的邊界感。青春期的孩子不再是以前那個時時刻刻粘著父母,想要父母關注與陪伴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世界,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如果父母這時候還不愿意放手,將孩子約束得太緊,孩子勢必會反抗得更加厲害。
因此,想要自己的孩子能夠順利地度過這一特殊的時期,做父母的愛孩子要愛得有分寸,有邊界感。
2、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總是會令父母不滿意呢?這是因為父母們對于這一時期的孩子有著過高的、不符合實際的期望值。
為什么孩子一定要和你分享他的學校生活?為什么孩子一定要聽話、懂事?也許孩子以前的確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孩子是在成長、變化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也應該有變化,不能總是感嘆孩子以前多好。做父母的,要學會包容、接納任一時期孩子的變化。
3、和孩子溝通注意技巧。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敏感、脆弱,因此父母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技巧,注意自己的用詞。
如果孩子的臉上已經出現了不耐煩,甚至厭惡的情緒,父母一定要及時結束話題,或者改變話題。這個階段孩子非常渴望被認可,他們希望可以和父母在平等的地位溝通。想要和青春期的孩子有高質量的溝通,父母們首先就要學會改變自己。因為改變自己,比改變孩子來得更容易。
如何緩解孩子的叛逆行為呢
順利天性,放手,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意愿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
但是也不是隨便的放手,因為孩子的控制能力還很差,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的時候你要做他的支持者,經濟上,情感上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