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性格比較沖動,所以免不了在與同伴相處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沖突,如果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化解這種矛盾,那他們就會做出一些攻擊性的行為來解決問題,比如打架。
小孩打架大人如何處理
1、家長保持冷靜,適當做旁觀者。家長只是引導者,絕不干預孩子。孩子之間的打鬧是很平常的,要把自己當做旁觀者,不要立馬參與進去判斷是非對錯。家長們應該靜觀其變,避免沖突升級就可以了。
2、讓孩子自己去處理。打架屬于沖突事件,雖然比較難解決,但孩子將可能會面對社會中更多的沖突,那么,與此相比,小時候的打架則顯得像“過家家”似的微不足道。
那么,到時孩子能否承受并完美地解決所發生的激烈沖突,就要看他小時候面對沖突時,是如何解決的,有沒有獨立承擔一切的能力。所以,當孩子與人打架后,只有讓他自己去處理。讓他不斷地摸索出來與人相處的方法,他成年后才會與人建立恰當的互動關系。
3、查明原因。不管孩子是打人,還是被打,家長應該仔細查明原因,然后分別進行處理。千萬不要看到孩子動手,就只顧著吵孩子。也有可能是孩子先被別人欺負,然后才還的手。
4、矛盾升級,及時制止。孩子的行為往往缺少分寸和力度把握,應該第一時間制止孩子的行為,家長在把孩子攔下后,應該讓兩個人都冷靜下,讓他們自己思考這個問題。
5、教會孩子“冷靜”。當孩子有一股沖動想要打其他孩子的時候,讓他雙手合在一起,默數十秒。這個動作可以讓他們立刻有宣泄憤怒的效果,你可以協助他們把手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去打別人。如果他成功完成這個動作,記得馬上給予鼓勵。
或者,當發現孩子有打人舉動時,家長應該溫和地抓住孩子的肩膀,直接看著他的眼睛,告訴他:“不可以打人,暫時離開。”引導孩子坐到椅子上或者離開現場,要求他安靜地坐在那里直到他情緒安定下來。
6、培養孩子通過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吃虧不等于忍氣吞聲,在教育孩子擁有豁達的心境的同時,要告訴孩子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學會保護自己。通過正確的方法去維護自己的安全,對于無需忍讓的事情或人要學會堅決保護自己,同時要遠離危險。
孩子打架,家長的錯誤處理方式有哪些
錯誤一:覺得孩子厲害不會吃虧而暗暗竊喜,并引導孩子如何撒謊抵賴自己的行為;
錯誤二:教孩子推卸責任,把自己打人的行為歸罪為對方的過錯;
錯誤三:采取鴕鳥政策,完全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打人,一味相信自己孩子的謊言,對別人的投訴置之不理或者避重就輕;
錯誤四:狠狠揍一頓或者痛罵威脅一頓自己的孩子,讓他以后再也不敢打人;
錯誤五:教孩子忍氣吞聲,才能顯得團結友愛。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讓孩子逃避責任
當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不要袒護孩子和躲避責任。很多家長面對自己孩子的時候,自然而然會產生“護犢”的心理,不管自己的孩子有理沒理,一味地袒護自己的孩子,這種作法只會讓孩子產生僥幸的心理和沒有擔當的意識。
如果自己的孩子有錯誤,那么,就要給孩子認真地分析打架的原因,教育孩子錯在哪里,以后應該如何做?勇于承擔錯誤,不逃避責任。如果自己的孩子沒有錯誤,也要教育孩子應該堅持怎樣的言行,知道什么是對的要堅持下去,什么是錯的要改正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