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覺得自己已經是大人了,不想事事聽從父母的安排,這是孩子青春期逆反的主要原因。所以作為家長,要適時的放手,正確的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辨別是非與方向,才能逐漸改變孩子的叛逆行為。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現
1.、脾氣不穩定,動輒發脾氣,控制不住自己的沖動。孩子在這個時期往往亂發脾氣,父母的話也聽不進去,反而覺得父母嘮嘮叨叨。
2、有反抗逆反心理,覺得父母和老師都管著自己,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所以會開始和父母老師對抗,他們說的都不聽,就和他們反著來。
3、虛榮心理出現。青春期的孩子開始給同學朋友進行攀比買手機買名牌、甚至有些女孩子開始打扮自,打扮的成熱、性感。
4、不愿吐露心聲,孩子在青春期來臨之前,有事情可能會與家長或兄弟姐妹訴說,到青春期以后更愿意自己一個人待著,一般不與別人交流心事,往往家長與男孩進行交流會表現得較為反感。
5、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無論什么事他們都喜歡自己做主,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是大人了。在他們眼中,自己永遠是對的,不太聽得進去他人的意見,對大人的講道理很反感。
6、不喜歡被人管著的感覺,對于大人的教導,他們根本就聽不進去,有時候忍不住了,他們還會和別人頂嘴,別人說他們一句,他們就回別人十句,他們總是會有一大堆的理由來掩飾自己犯下的錯。
導致孩子青春期逆反的原因
1、自我意識增強。青春期的男生自主意識更強,他們渴望逃離父母的控制。他們不希望父母過多干涉,也不希望像小學時那樣對父母百依百順。他們需要自由和空間。如果家長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仍然用舊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
2、渴望獨立。青少年階段是介于成人和兒童之間特殊時期。這個階段會促使孩子想要改變現狀的動力激增。渴望獨立的沖動會使他們對規則產生越來越多的反抗,也不再聽從父母的話了。
3、分歧加劇。他們從小遵循的規則,在這個階段看起來卻是令人窒息的。他們質疑這些規則背后的理由,認為這些規則限制了他們的自由。他們更喜歡對他們這一代人來說“很酷”的事物,但這些事物可能并不被父母認可。
家長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1、家長要調整心態。面對孩子的變化,家長要從心里知道,這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要及時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2、放下架子。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要多傾聽少提建議,并且表現出極加的傾聽意向,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指揮孩子,命令孩子。
3、寬嚴有度。對任性的孩子,父母一方面要嚴格控制其無理的任性與胡鬧,一方面又要對他合理的自我主張采取寬容和引導的策略,這就是寬嚴有度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