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人與人交往的重要渠道,也是拉近親子關系的關鍵因素。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部分孩子不愿意跟父母進行溝通交流,甚至經常會拒絕父母的溝通請求,這讓父母非常苦惱。
女孩不愿和父母溝通怎么辦
1、學會溝通。優秀的父母在溝通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們和孩子的良好溝通,可以解決大部分孩子教育的問題。那怎么才能和孩子有良好的溝通呢?首先要學會傾聽,就是讓孩子把話說出來,并且聽懂孩子話里的真實意思。然后是理解孩子,要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2、關心孩子的內心,尊重孩子的想法。青春期的孩子處在一個迷茫的階段,十分需要父母的傾聽與幫助。當孩子感到無助,主動來詢問父母意見時,父母應該讓孩子先充分地表達,傾聽她到底在焦慮什么、擔心什么、對什么事情拿不定主意,她想要怎么樣。
如果父母可以時常以平等的姿態與孩子交流,把自己當成孩子的傾訴對象,并提出自己的意見供孩子參考,那么孩子是不會拒絕溝通的。
3、結合孩子狀況溝通。家長除關心孩子的成績外,對孩子的其他表現也應予以關注。可以定期和老師交流,了解孩子在學校中表現如何,孩子上課是否專心,和同學之間相處是否和諧,對孩子全方面都要有所了解。
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可以從這些方面切入,比如和孩子聊一下她最近遇到的問題等,通過細節的展示,讓孩子意識到家長對她也是關心著的,從而慢慢的展開交談。
4、多給孩子建議而不是方案。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時,首先想到的便是向父母尋求幫助。當孩子向父母尋求幫助時,如果父母只會一味教給孩子正確的途徑,而不讓孩子自己想解決辦法的話,一方面可能造成孩子不會獨立思考的現象,另一方面父母失去了和孩子教育交流的好時機。
父母要了解孩子不愿意溝通的原因
1、父母的教育原因。父母對孩子期望太高或要求太嚴,都會導致孩子不愿與家長溝通。比如有的母親在給孩子買東西時,一味地強迫孩子買;或者有的父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使用粗暴的言語和行為等等,都會使親子關系緊張起來,從而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2、尋求獨立。隨著孩子的成長,步入了青春期,她們所遇見的人、接觸的事越來越廣,有一定經歷的她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追求獨立、追求自我,不愿意成為父母的附屬,凡事都聽從父母的安排。
青春期的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不需要父母的指手畫腳,由此對于父母的長篇大論式的說教與嘮叨,就會產生排斥,一旦父母嘗試溝通,便會拒絕,不想聽太多。
3、道理式輸出。父母對待孩子的一個問題點在于,總是把孩子當做孩子,以過來人的姿態,居高臨,長篇大論的道理向孩子輸出,沒有人喜歡被說教,即使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孩子要聽的不是沒有感情的道理,而是需要有溫度的關心。
家長和孩子溝通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父母和孩子之間缺少有效溝通,這在家庭中是非常重要危險的現象,這樣一個父母很難走進孩子的內心,探索不到孩子內心最真誠的的寶藏,對父母一般來說是非常遺憾的。
如果我們父母想真正地理解這些孩子,就必須真正走進孩子內心對于世界。把握孩子的內心,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