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做事比較沖動,常常會因為一些小問題,就跟同學發生劇烈的爭吵,甚至有些脾氣急的孩子,會直接跟同學扭打起來。這雖然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但是家長一定要積極引導。
孩子在學校動手打人怎么教育
1、先找老師了解情況。打了人是我們錯,但是不能因為錯了不去尋找原因。孩子不會無緣無故打人,小朋友打人,是小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有時候小朋友在學校和別的小朋友爭玩具,或者是排隊稍微嬉鬧,孩子以為是別人在欺負他,也會還手。
我們要了解事件的起因,才能針對這件事和孩子進行聊天,和孩子解釋當時是怎么做錯的,這比我們不停地和孩子說打人是不對的效果會好,舉例說明會比念一百遍打人是不對的還好。
2、不責罵孩子,父母在看到孩子打架或被打以后,經常會火大地指責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責備起孩子來。孩子在打架后,本身情緒就不好,若是再受到父母的責備,就會把父母對他的責罵理解為失望,覺得自己很沒用。所以,家長不要馬上就去責罵孩子,要學會詢問。
3、對比較嚴重的沖突,家長要明確加以制止。家長要教育孩子有正確的是非觀,幫助孩子分析原因,讓孩子認識到不對之處。如果自己的孩子因為不禮貌,觸怒了同學,要讓孩子賠禮道歉,并教會以后要注意禮貌用語。如果分析原因后,是對方的不對,家長可以指導孩子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防止不必要的身體傷害事件發生。
4、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孩子在與伙伴相處時,難免會發生摩擦,這時的父母不能聽風便是雨,對每一件事都大驚小怪。在孩子能力范圍之內的事情,要讓孩子盡力自己解決。建議孩子遠離行為不良的孩子,減少交往或不與之交往,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5、教導孩子與同學和睦相處。與同學的友誼,其實是人生寶貴的感情。家長要教導如何與伙伴和同學相處,如何處理小摩擦,如果是自己的錯,要主動道歉。
如果是對方的錯,也應該給對方改正的機會。如果你已經很生氣了,就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要動不動就用武力來解決問題,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
面對打架的孩子,家長需要怎么做呢
打架發生的時候孩子已經情緒非常激動,老師和家長的介入又會給孩子們施加恐懼或者期待的心理壓力。其實當他們因為打架被帶進辦公室時,已經認識到打架是不對的了。所以這時安撫他們,他們才能好好說出自己的委屈、反省自己的錯誤。
如果見到孩子就是一頓吼罵,孩子在同學們面前也是有自尊心的,這樣做不僅不會讓孩子服氣,還會讓他們更加羞恥,沒有安全感,變得自卑敏感。
除了讓孩子明白打架不對,也要教會在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受到欺負時,有自己的底線,適當“還手”,不能讓人認為好欺負,要給孩子支持,鼓勵他找老師幫助。遠離那些“負能量”的孩子,畢竟近墨者黑。
如何教會孩子管理情緒
1、引導孩子用語言說出情緒。家長要增加與孩子的交流機會,只有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情緒,家長們才有機會去跟孩子溝通,了解他們在想些什么,繼而將自己的一些生活經驗,對事對物的看法等傳達給孩子。
2、通過鼓勵加強孩子的自我管理。在跟孩子交流的時候,家長們一定一定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避免批評、嘲笑、諷刺孩子,比如你怎么這么不聽話、怎么又哭了之類的。
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情緒的負面回應,會導致孩子未來的情緒調節能力比較差。在進行情緒訓練的時候及時獎勵和支持他,擁抱等親昵的身體接觸,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與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