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家長的教導方式和溝通技巧也要隨之變化,如果還一味地采取之前的方式,那很容易讓孩子關上與父母溝通的大門,甚至還會越來越厭煩父母,讓親子關系變得更加糟糕。
孩子不想與父母溝通怎么辦
1、做到尊重孩子。事實上,與孩子對話的過程中,尊重是很重要的,最好的家長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和同事,以平等對待和尊重。
例如,尊重孩子的意愿,在與孩子對話的過程中,最好不要道德或被拐孩子們總是例行公事,你不想強迫孩子做出自己的選擇。有些孩子不喜歡不想學鋼琴,父母要告訴孩子這是他兒時的夢想,他并沒有意識到生命的遺憾,所以一定要孩子實現。
再比如,有的家長會偷看孩子的日記,以為能夠更加了解孩子的想法,以便跟孩子更好的溝通,但其實,偷看孩子的日記,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與家長溝通,作為被侵犯隱私的報復,很可能以后什么心里話都不跟家長說了,這樣只會讓親子的溝通更加困難。
2、耐心傾聽孩子的表達。事實上,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除開孩子隨著年齡增長開始有個人隱私觀念的原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和父母自己創造出來的錯誤溝通模式有關。
比如,父母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用愛來接納孩子的言行,開始變得焦慮,這種焦慮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情緒。因此,當孩子在陳述自己遇到的問題時,我們父母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去傾聽孩子所說的每一句話。
3、尋找有趣話題。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很喜歡一些新鮮事物,比如自己編一個故事,比如外界的一些小驚奇等等,父母不妨在這方面下一些功夫,運用成年人的智慧,帶給孩子一些奇思妙想的提示。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亦師亦友,甚至有的時候會產生敵對,主要原因在于父母能不能正確看待親子關系,如何更好的讓親子關系變得親密無間。
4、父母需要放低姿態。很多父母喜歡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方式進行詢問,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并不是想要真正的與自己溝通,而是想用這種方式表明自己立場而已。
孩子不會主動去找父母溝通,主要原因就在于父母的這種自以為是的“權威性”,父母總是站在一個制高點看待孩子,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不愿與父母溝通。
孩子為什么不愿意跟父母溝通
因為我國傳統的尊卑觀念深入人心,有一些比較刻板的父母,更是看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高大,并且不可侵犯的形象。
恰恰就是這樣,使得孩子從內心就對父母產生畏懼,不愿意主動和父母交流,這也就導致了父母根本就不了解孩子,時間久了,親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從而產生孩子越來越叛逆的情況。而當父母不能走進孩子內心的時候,管束孩子就走向了適得其反的道路。
親子溝通的技巧有哪些
1、創建良好的溝通環境:提供一個安全、親密和開放的環境,讓孩子感到舒適,愿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傾聽和尊重:認真傾聽孩子的意見,尊重他們的獨立性,不要過度干涉他們的言行。
3、鼓勵表達情感:教導孩子正確表達情感的方式,如繪畫、寫作、音樂等,讓他們能夠自由地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感受。
4、調整家庭氛圍:創造積極、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感到溫暖和被理解,與父母之間建立信任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