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歲的孩子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但依舊有一部分孩子還處于青春的叛逆期,所以就會出現跟父母不溝通的情況。但是作為父母,為了讓孩子更加順利的成長,一定要主動與他們交流。
20多歲孩子拒絕和父母溝通怎么辦
1、學會傾聽。孩子們對世界有著大人們無法想象的想象力,當孩子在對父母講述一些說過很多遍的事情時,父母一定要認真傾聽,不要厭煩孩子啰嗦。更不要對孩子說:你講了很多遍了這樣的話。
傾聽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只有父母懂得傾聽,孩子們才有聊天的興致,也還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發現,分享生活中的開心和難過。
2、多給孩子建議而不是方案。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時,首先想到的便是向父母尋求幫助。當孩子向父母尋求幫助時,如果父母只會一味教給孩子正確的途徑,而不讓孩子自己想解決辦法的話,一方面可能造成孩子不會獨立思考的現象,另一方面父母失去了和孩子教育交流的好時機。
3、制造親子談心機會。制造親子談話機會,會更加有利于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具體就是需要建立起家人時常溝通的習慣,多跟孩子接觸,關注他最近有什么愛好,什么煩惱,跟某個朋友關系如何,多和他聊聊對生活中各種事情的理解,聽他訴說等等。簡言之,日常多相處,拉近彼此機會,引導正面積極的溝通交流。
4、尊重并理解孩子。當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交流的時候,那可能是彼此之間出現了問題。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必須以理解、尊重孩子為前提,否則就會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不要再凌駕于孩子之上,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給他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愛孩子,就得理解并尊重孩子。
5、運用“共情”,理解孩子。孩子沒有成年人的閱歷,外界環境中發生的一些事宜以自身之力無法進行排解,孩子就會變得郁悶或者煩惱。這個時候,爸爸媽媽應該給予孩子的是安撫而不是指責,運用“共情”,理解孩子的這種感受,并讓孩子慢慢傾吐出來。
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溝通的原因
1、家長的嚴格限制。某些家長過度限制孩子的言行,導致孩子覺得無法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
2、孩子內向。一些孩子天性內向,不太愿意主動與父母交流。
3、家長的辱罵或壓力。嚴厲的批評、辱罵或過度的期望會讓孩子感到壓力和恐懼,進而不愿意與父母溝通。
4、家長的攀比心態。家長之間的攀比心態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學習上的壓力,使他們不愿意與父母分享。
5、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學業壓力。過度的學業壓力和期望,也是孩子不愿意與父母溝通的原因之一。
親子溝通的小技巧
觀察。父母親要隨時注意孩子的面目表情、行為舉止,這樣才能了解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狀態,進而能主動地與子女交談,產生溝通的動機,也才能適時地給予輔導與協助。
傾聽。當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或吐露自己的感受時,父母應該要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很全神貫注地聽你的想法與感覺,就算身邊有事情,也應該放下。眼神的接觸是溝通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適時地給予反應或支持,會讓彼此的關系更為接近。
同理心。父母親不要一味地用自己的角度來思考孩子的問題,有時候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思考,會讓彼此的感覺更為接近,也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體會孩子的喜怒哀樂,“將心比心”是最好的形容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