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重要方式,尤其是親子之間,更要建立起一座溝通的橋梁,維持一個親密的關系。但是有些家長因為沒有掌握好正確的溝通技巧,導致孩子越來越反感父母,這讓父母非常苦惱。
如果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怎么辦
1、耐心傾聽孩子的表達,事實上,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除開孩子隨著年齡增長,開始有個人隱私觀念的原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和父母自己創造出來的錯誤溝通模式有關。
比如,父母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用愛來接納孩子的言行,開始變得焦慮,這種焦慮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情緒。因此,當孩子在陳述自己遇到的問題時,我們父母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去傾聽孩子所說的每一句話。
2、與孩子有矛盾和沖突的時候千萬記住冷靜,越是吼越是發火,孩子就會越叛逆,他會認為和父母作對是件非常得意的事情,如果“贏”了父母就特別有成就感。所以記住一定要心平氣和的和孩子們談,發脾氣只能壓制孩子而不能治本。
3、和孩子密切相處,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溝通最主要的一個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媽媽們要騰出時間和孩子相處,密切觀察孩子對哪些事物感興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惱的問題,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尋找話題進行交流,這樣會激發孩子和父母交談的興趣,促進親子關系。
4、讓孩子換位思考,對孩子來說,學會換位思考也非常重要。經常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很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其實都是源于不會換位思考造成的。
沒有孩子是天生的“熊孩子”,很多時候,他們只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讓對方有什么感受。只有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才能設身處地理解別人,與他人良性互動。
孩子不愿和父母溝通的原因
1、經常拿孩子做對比。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那么當父母看到其他的孩子優秀時,就會不由自主的投去羨慕的眼光,并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看人家的孩子多厲害”,這在很大程度上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2、父母缺少陪伴。有些父母就是為了能夠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所以就會拋家舍業的出去工作,但是卻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時間長了,孩子對父母就會比較陌生,有些話寧可憋在心里也不會和父母說。
3、不關心孩子內心的想法。有的時候孩子可能想同父母溝通,但是做父母的不關心孩子的內心,沒有耐心甚至聽不懂孩子說什么,從而武斷的認為是孩子在無理取鬧。而孩子又不知道父母到底在想什么,到底要他們怎么做,但是,孩子不是一個傀儡,也有自己的思想,所以父母應該尊重他們的想法。
親子溝通的方法和技巧
與孩子的溝通應該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如果你講的話,孩子無法理解,那么溝通就不是有效的。
有些父母經常會一廂情愿地喋喋不休,根本不考慮孩子有沒有興趣聽、能不能理解自己所講的話,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了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這就是因為父母沒有注意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溝通。
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注意用語,比如,當你要求孩子放學后不要在外面玩耍,要按時回家時,你應該說:“放學后你不按時回家,媽媽會擔心的!”
這樣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的關心,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見。如果你說:“放學后不準在外面玩,給我立即回家!”孩子則會感覺到你在限制他,必然產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