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其身體和心理等各方面都是發生巨大的變化,孩子因此開始變得難以捉摸,此時家長要多花一點心思與時間,多陪伴孩子,才能幫助孩子順利的走出叛逆期。
孩子叛逆期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一、大人說什么都聽不進去,不愿意與你溝通交流,不愿意回家你的問題,嫌你嘮叨,愛頂嘴,對你很不耐煩的樣子,動不動就發脾氣,通過搞破壞發泄情緒,甚至一生氣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或摔門而去。
二、對父母不尊重,喜歡挑戰父母底線,喜歡和父母唱反調,頂撞父母。父母說一句,他們會回懟十句,典型的讓他往東偏要往西。父母不讓做的事情他們會故意去嘗試,去挑戰,故意和父母硬碰硬。
另外,這時候孩子內心逐漸變化,自尊心變強,父母衣著不合適時,他們會覺得嫌棄,父母丟臉,不愿意和父母一起出門,甚至會裝作不認識。
三、不遵守之前一直保持的好習慣和規矩,不斷挑戰你的底線,做事總講條件,愛出爾反爾。
四、學習成績下滑明顯,學習態度消極,厭學情緒嚴重,抗拒學習,喜歡做刺激性、挑戰性的事。
孩子叛逆的原因
1、自我意識增長。成人通過思維去學習,孩子則通過實際的行動去學習,這種學習的過程,在成人看來就是“叛逆”的表現。
2、探索“我”的力量。對自己的能力感到好奇。因此孩子會通過各種方式去探索自己能做什么,自己會對別人產生什么影響。由于破壞比建設更容易,因此孩子通常是通過破壞性行為來判斷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通過建設性的行為。
3、矛盾的親子關系。他渴望獨立,擺脫父母的控制,但在生活上情感上又對父母有著依賴。這種矛盾的狀況會造成孩子害怕父母離開,同時又會不斷挑戰父母的權威,和父母唱反調。
4、不懂得辨別與處理情緒。他們會對這些心理變化感到迷茫、害怕、抗拒,而由于年齡所限,只會通過哭鬧這種單一渠道來宣泄。在成人看來,孩子的表現就是無理取鬧。在這一階段,父母應當無條件接受孩子的各種情緒,幫助和引導孩子認識各種不同的情緒,并教給孩子如何處理情緒。
孩子叛逆如何教育和引導呢
1、給孩子設立規矩。我們是有必要給孩子設立規矩的,不要總是什么事情都遷就著孩子,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當然我們在給孩子設立規矩的時候,也不要做的特別極端。
我們需要讓孩子心平氣和地聽從我們的講話,我們自然也需要給孩子一些可以自我發言的機會。這兩個角度都應該做好,這樣的話,孩子就不會覺得我們是有失公允的。
2、溝通方式要改變。孩子處于叛逆狀態的時候,他們是不愿意過多的聽從我們的意見的。所以我們也沒必要去讓孩子聽從我們的想法,我們可以改為“請”孩子聽我們的說法。
我們用請求的方式跟孩子溝通,但也需要知道,如果孩子不愿意跟我溝通的話,我們就不要總是干擾孩子,這樣的話就不會讓孩子討厭我們,對我們展現出叛逆的一面。
3、鞏固親子關系。我們不要總是跟孩子關系處于一個很遠的距離,這樣的話,他們是感受不到父愛和母愛的。只有我們平時默默的陪伴著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跟孩子去講,孩子才能夠了解我們,并愿意跟我們接觸。
如果我們平時總是冷冰冰的話,那么孩子有什么可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我們,或者是聽從我們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