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會有叛逆期,叛逆期是孩子成長必經的一個過程,有的孩子叛逆期來的早,有的會比較晚。進入叛逆期的孩子,會表現出逆反行為嚴重、以自我為中心的一面。他們不聽家長的話,有自己的想法。對于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要多一些理解,盡可能用溫和的方式和孩子溝通。
孩子叛逆期的表現和狀態
1.脾氣暴躁
叛逆期孩子大腦里對事物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認知,以前心目中父母高大威嚴的形象日漸模糊,他們急于擺脫父母的管束,很多家長容不得孩子身上的缺點、不足,為了讓孩子盡快改正缺點,家長嘮叨、抱怨不休,可孩子卻一句都沒聽進去,不是沉默不語,就是極力頂撞。
2.以自我為中心
叛逆期的孩子會表現出強烈的自尊心,甚至會出現以自我為中心,不允許別人,尤其是父母,與自己的想法不同。一旦想法不同,孩子就會大發脾氣,反抗父母。
3.反抗心理嚴重
有很強的反抗心理,總覺得老師對自己不公平或者父母總是約束自己,所以就會試圖與權威對抗,比如與父母吵架、與老師對著干等。
4.溝通障礙
逆期的孩子可能會有溝通障礙,不愿意和家長或者其他人交流,或者只是表面的交流而沒有真正的傾聽和理解,表現出無法接受別人的意見或者指示的一面。
5.遠離家庭
叛逆期的孩子可能會渴望獨立和自主,因此會盡可能地遠離家庭,獨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叛逆期不服管教的根源
1.孩子進入青春期,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認識,意識到自己是獨立人,希望得到朋友家人的尊重和重視,而且情緒變得特別敏感。
2.心理在成人感與幼稚性的矛盾。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活動往往處于矛盾狀態,其心理水平呈現半成熟、半幼稚性。
3.家長缺乏與孩子經常的感情溝通,缺乏對孩子的尊重,孩子也會以不尊重來對待家長,其表現形式有暴躁和沉默兩種。
4.青春期的孩子開始向內探索自己,會將自己的意愿和看法放大,自以為是,但同時又很需要成人及朋友的肯定,他們在他人的評價中不斷尋找自我。
5.由于種種原因父母不能經常和孩子在一起,盡管物質上極大豐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卻感到十分饑餓,時間長了,在缺少雙親愛的情況下就會以逆反行為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6.家長專制的思想非常嚴重,總是認為孩子是不打不成器,要求都非常嚴厲。一定要孩子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想法和家長對著干,就會受到家長的懲罰或者責備,因此孩子逆反心理嚴重,不服管教。
掌握科學高效的溝通技巧,在日常生活中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1.正確表揚孩子
父母的表揚要具體可信,讓孩子記住正確的做法,逐步摒棄不正確的做法;多關注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忽略或者淡化對孩子不好行為的關注。
2.了解孩子需求
多用鼓勵的方式和孩子交流,交流是貫徹在日常交往中的,就想每天吃飯一樣,隨口問一下今天發生了什么事情,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做得好的要多去肯定孩子的做法。
3.巧妙拒絕孩子
父母經常說“不”,孩子會覺得一次又一次被打擊。父母要學會用“可以”表示“不可以”,降低孩子的逆反心態。比如父母要說“早上起來可以把被子疊好”,不要說“不可以亂扔被子”。
4.堅決執行規矩
父母事先定好規矩,并且溫柔而堅定地執行,親自給孩子做示范,那么父母可以省心,孩子也少哭鬧。
5.父母控制自己情緒
父母如果想讓孩子不亂發脾氣,自己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經常失控的父母,也會培養一個經常失控的孩子。
6.父母獎罰合理
父母獎罰要輕重恰當,孩子才能心服口服。不能差別對待,不能小題大作,不能時而獎勵時而忽視。但是,經常具體地鼓勵和表揚孩子,會給孩子更多正面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