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是孩子從幼稚向成熟發展的過渡期,如果孩子能順利度過這一時期,那對今后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反之,孩子則會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會誤入歧途。
孩子叛逆怎么解決最有效
1、對孩子多點包容。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發生很大的改變,這個時候孩子容易暴躁,父母能做的就是給孩子多點包容。因為孩子不再想變成父母眼中的孩子,孩子渴望更多的自主。如果父母能夠對孩子多點包容,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就會融洽很多。
2、學會聆聽。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千萬不要給孩子嘮叨一些道理,與孩子最有效的溝通不是說教而是聆聽。即使孩子的想法很不成熟,父母也要學會傾聽。當孩子知道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被別人尊重的時候,會更愿意去與父母敞開心扉。
3、依靠規則來約束。規則和紀律的約束,會讓孩子在叛逆期間變得冷靜,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需要家長和身邊人的關注,而叛逆是孩子尋求關注的一種“極端”方式,紀律和規則的作用就是關愛和理解,讓孩子在有約束的范圍內發泄情緒。
當然,規則和紀律目的不是為了懲罰孩子,而是培養孩子遵守制度的意識,讓孩子明白遇到問題,就發脾氣和耍性子,都是不對的方式,在叛逆期間,他也會被規則意識所約束,進而讓孩子能夠盡快結束叛逆期,恢復正常狀態。
4、多關心孩子。親子關系對孩子性格養成有很大影響。有的父母總是喜歡用貶低、威脅的方式教育孩子,還有的父母喜歡掌控孩子生活,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
如果孩子經常感受到來自家長的關心愛護,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他們更愿意跟父母商量,就不容易有叛逆的問題。
孩子為什么會叛逆
其實,逆反心理是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萌發獨立意識的一種表現。初中生剛剛進入青春期,作為未成年人,他們面對緊張的學業,升學的壓力和難以處理的人際關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進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活動領域的逐漸擴大,和交際圈的不斷拓寬,他們更愿意跟朋友在一起。他們感到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強烈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成為他們重要的心理傾向。
他們希望自己能象成年人一樣受到尊重,自尊感明顯增強,做事喜歡自作主張,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獨立,他們對父母和老師之言不再“唯命是從”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師管得太嚴、太羅嗦,對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家長該如何教育這一時期的孩子
對于叛逆期的孩子而言,他們的關鍵詞之一就是“成長”。成長意味著獨立、自主,意味著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越發強烈,更希望被尊重、認可、肯定。因此對于這個時期的教育問題,我們應該更重視如何去尊重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
尊重,即將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事事給孩子留面子,照顧他的感受,不隨意在外人面前貶低嘲笑,聽見他的說話,與孩子多去交流,互相交換意見想法。
傾聽,不自作主張一味向孩子灌輸說思想,少說多聽孩子內心真實訴求,有求必應,認真對待孩子眼中的“大事”,不輕易反駁打斷孩子的說話。
信任,相信孩子,相信他能夠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獲得孩子的信任,言而有信,說到做到,不敷衍、欺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