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害怕的就是遇見拖拉磨蹭的孩子了,對于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常常讓家長感到很擔憂,如果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不僅僅對孩子的生活有影響,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對孩子拖拉磨蹭家長如何應對
一、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在孩子進入到三歲左右的時候,大概意識還是相對模糊的,他們對于時間完全沒有概念,但是等到孩子進入到小學前的階段,就完全可以了解時間得意義了。
如果家長平常就很重視對于孩子時間的培養,那孩子大體上對時間的觀念就會比較詳實,這能很好的促進孩子對于時間的管理。
那么,怎么培養孩子的這個能力呢?建議家長多和孩子一起來認識鐘表,進一步的了解時間的概念。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利用沙漏或者番茄鐘,來增加孩子對于時間觀念的認識和處理能力,而預計時間的游戲也是推薦給每一個家長使用的好方法。
比如我們從家里到孩子的學校,預計需要多長時間,我們可以在到達學校前跟孩子來玩這么一個猜測的游戲,看誰對時間掌控得更準確。
二、給孩子掌控自己節奏的機會。在孩子有了基本的對時間的概念和管理能力之后,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掌控自己節奏的機會。比如老師留了作業,家長要把寫作業的時間留給孩子,作為家長的我們只觀望,不介入,對于孩子的偷懶行為,我們也可以視而不見。
當你把管理時間的權利交付給孩子時,孩子就會在行為和責任之中了解到更多的管理時間的意義,也會促進他們管理時間的能力。
三、培養孩子的期待和成就感?,F在的孩子每天被學習任務壓榨的一點個人的時間都沒有,就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壓力過大,當然效率也會大大地降低,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孩子比過去孩子容易出現磨蹭這種毛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這種沖突之下,家長能夠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去制定好每天的生活計劃,讓孩子能夠充分地掌握好自己,學習,玩耍和開展個人愛好的時間。當他做得好的時候,家長就要及時地鼓勵他,并堅持給孩子自由,這將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就是孩子的自律能力。
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
1、時間觀念淡薄。世間萬物皆有定時,播種有時,成長有時,花開有時,凋零有時。孩子的時間觀念同樣如此,研究發現,孩子大約到三歲,才會對時間產生模糊的認識,到了七歲才逐漸形成時間的概念。
此外,不少孩子時間的主人是父母和老師,事事由大人安排妥當,自己機械地執行就OK,沒有被時間擠壓過,當然也不知時間為何物。
2、父母嘮叨。話說得越多,說服力越打折扣,心理學解釋這種現象叫做“超限效應”,家長催促孩子時,一不經意就出現這種現象。
曾有相關部門,通過對1300名學生進行調查,讓孩子們說出最厭惡父母身上的種種行為,“父母的催促和嘮叨”高居第三。
當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思維被拉扯,生活被支配,又不敢輕易地反抗,只能不主動、不合作、不妥協,也就是磨蹭,實際上孩子的拖沓,隱藏著對家長的報復。
3、父母的“越俎代庖”。許多家長,見孩子做事慢吞吞的,心一急便親自披掛上陣,代替孩子寫作業、收拾房間、穿衣穿襪子等。凡事都代勞,容易讓孩子責任意識淡薄,散漫沒有約束。遇到事情,依賴心理和畏難情緒油然而生,必定能拖就拖。
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1、在家給孩子定規矩,制定作息時間。無規矩不成方圓,父母因為對孩子大多是嬌慣的,認為小孩子小的時候懶一點沒關系,等長大就好了。然而很多孩子的時間觀念是小時候在家被爸媽慣壞的,沒有養成很好地生活作息時間。
孩子在家的時候是比較多的,父母可以給孩子定規矩,比如吃飯時間控制在多少時間之內,在這個時間段里沒吃完就不能再吃了,形成良好的作息時間,會促使孩子形成時間觀念。
2、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連父母都沒有很好地時間觀念,那么孩子就很難培養時間觀念。比如家長答應孩子什么時候去游樂園,但并沒有履行這個諾言,第一會讓孩子覺得你騙人,對你的信任度會降低,再者就是孩子會認為你沒有時間觀念,這種影響是負面的,父母一定要做好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