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孩子有拖拉磨蹭的習慣,家長一定要及時關注孩子,讓孩子意識的拖拉磨蹭的危害,幫助孩子做好時間規劃,讓孩子懂得按時完成任務的重要性,孩子自然就會改正。
14歲孩子拖拉磨蹭怎么辦
一、啟發孩子的競爭心理,提高靈敏度。給孩子創造機會與小伙伴良性競爭,家長心態平和,孩子重在參與,通過小伙伴之間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細。讓孩子在競爭中逐步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養成敏銳捕捉信息并做出反應的思考力和行動力。
二、排除無關誘因,讓孩子專心做事。保持安靜的環境,使孩子專心于他正在做的事情上,即加快速度又保證質量。
三、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通過講故事等方法幫孩子認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它最長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快又最慢,最容易丟掉卻無法復得。你要磨蹭它就會悄悄溜掉,只有珍惜它,抓緊它,才會“延長”它。
通過講珍惜時間取得成功的故事來激勵孩子,可以在墻上貼名言警句提醒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讓孩子明白磨蹭會白白浪費許多時間。
四、改變評價角度,少說“慢”。動作慢的評價會使孩子忽略時間的利用,長期被說成慢,孩子會認為自己做什么都慢。家長需要有意識的夸他表揚他,并告訴他比如今天進步了,速度比昨天快了;又如告訴他只要吃飯的時候不做其他的事情就可以快起來。
五、用速度測定法,感覺我可以快。做事前,事先設定需要多長時間可以完成,孩子做事的時候,家長為他計時,告訴并表揚他這次比上次快了幾分鐘,提高孩子積極性。
六、讓孩子感覺快得值得,他才會快。很快完成預計任務時候,多出來的時間如何處理由孩子自主安排,否則孩子覺得:反正越快任務越多,還不如慢點;只要是閑著,家長就會安排任務,孩子對策是化整為零,邊做事邊玩,所以,家長千萬別給孩子安排得太“充分”。
七、停止催促,堅持表揚。孩子做事情磨蹭,家長越喊,越催促,孩子動作越慢,家長也越生氣。反之,孩子做某事情稍微快一點,家長就表揚,這樣會激放孩子內在快的動力。
14歲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
1、家長包辦。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包辦,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洗臉耽誤時間,媽媽就幫孩子洗;嫌孩子書包整理的工夫太長,媽媽就天天幫孩子整理。
殊不知,這樣時間長了以后,孩子會漸漸養成更加磨蹭的習慣,他的惰性也會越來越強,他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因為孩子知道,吃飯、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無論怎么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媽媽會來幫他的。
2、動作不熟練。有時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為他對所做的某件事動作不熟練、缺少操作的技巧。
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維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尚處在發育之中,他在做事情時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后順序,如何以較少的時間來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沒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較“手笨”;還可能在做作業時對知識掌握得不牢,許多題目做起來很困難。
如何讓孩子“勤快”起來
1、讓孩子對時間產生緊迫感。大人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從10開始倒數,也可以從3開始倒數。比如“睡覺倒計時開始了,你現在只有三秒的時間,3,2,1”。倒數能給孩子留出過渡時間,讓他們有所準備,無論從心理上還是行動上,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2、讓孩子得到肯定。一味的批評、催促只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當孩子哪件事做得好就應該適當表揚,引導孩子以此為榮,通過一件事慢慢擴散到更多方面。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孩子受到表揚高興的時候潑冷水,提以往的拖沓行為。
3、讓孩子對事情產生興趣。比如和爸爸媽媽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家長在比賽時,可以故意放慢一點,讓孩子覺得有取勝的可能,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得很快。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孩子最大的榜樣就是離自己最親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