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由于有些家長忽視了對孩子金錢教育的問題,導致孩子在步入青春期之后,很容易受外界某些因素的誘惑,產生偷拿父母錢的念頭。
初中的孩子偷拿父母的錢該怎么教育
1、平等地對話。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孩子有這樣不好的行為的話,一定不要過于著急或氣憤,小孩子哪有不犯錯的,只有現在犯了錯以后才能更快地分辨是非啊。
所以媽媽們不要把事情想的那么極端,可以先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為什么他會有這種行為,然后尋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委婉地問他最近的困惑,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爸爸媽媽們心平氣和地與他們交流。
2、充分了解真實原因。首先父母要知道孩子為什么要偷錢,是因為他們需要用錢買什么還是需要解決什么麻煩事情,孩子也有喜歡的東西,想要錢買零食或者玩具很正常,或者因為虛榮心的原因想和同學擁有一樣的玩具、文具等等。
甚至有些孩子在學校被一些高年級的同學索取保護費,孩子不敢告訴父母只能選擇偷錢。這些小孩之間的事,孩子不一定會告訴家長。家長不能強迫孩子告訴自己原因,一定要細膩地去考慮孩子的感受,如此他們才能對家長敞開心扉。
3、正確引導孩子的欲望。成長過程中,孩子對外部世界產生欲望很正常。當他發現錢能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自然無法抗拒這種好處。
爸媽要尊重并正確引導孩子的欲望,和他時時保持交流:“對喜歡的東西,如果想要,可以問爸媽能不能給自己買。如果爸媽同意了,就要謝謝爸媽。如果爸媽不同意,可以跟他們申明自己特別想要的理由。如果爸媽還是不同意,可以通過其他正當途徑,比如積攢零花錢去買。”
爸媽通過觀察了解孩子想要什么,然后告訴他可以通過什么正當途徑獲得。如果爸媽對孩子的需求置之不理,孩子自然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獲取,“偷”就這樣產生了。
4、原諒孩子,表達期望。最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讓孩子知道,犯錯并不是什么不能說的事,錯誤在改正之后就會是人生的財富。重新和孩子建立信任,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他們的。
導致孩子出現偷錢的原因
1、父母對孩子關愛的缺乏。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父母們可能忙于工作,或者將注意力更多的關注在更小的孩子以及其他人身上,這個時候孩子出現“偷錢”的行為只是為了讓父母能夠關注到自己,或者“金錢”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滿足感。
2、家長沒有滿足小孩的要求。父母如果沒有給孩子零花錢,或者零花錢很少,孩子有什么想要的物件自己買不起。如果孩子提出要求,家長不同意,孩子就可能萌生出“拿父母錢”的想法。
在教育偷家里錢的孩子時,家長一定要注意什么
冷處理。發現孩子偷拿父母錢的現象,首先就是要冷處理。首先,孩子不是去拿了別人的錢,而是偷拿的父母的錢,這個從程度上輕一些。發現以后先不要訓斥,可以給孩子一些時間調整,暗暗觀察一下孩子的具體反應再做處理。
私下解決,不打罵孩子也不讓孩子當眾認錯。一旦發現孩子偷錢,就打罵孩子或者命令孩子當眾認錯,并斥責孩子,以便讓孩子不敢再犯。其實,這是在羞辱孩子,帶給孩子的也只是自卑和羞恥,讓孩子對大人失去信任。事后切勿翻舊賬,反復追究,隨意轉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