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語說:溝通是架起心靈的橋梁。所以當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產生了叛逆心理,家長首先就要要了解清楚孩子情況再解決,溝通就是一個特別有效的方式。那么,家長應該怎么與孩子溝通呢?
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溝通
1、不能一味的念叨。青春期的父母黃金準則就是不能嘮叨,少說多做。因為他們經歷了十幾年的灌輸式教育,會慢慢的產生疲勞感。在青春期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完善的時候,他們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能迫切的表達出來,而且有獨立的意識,非常反感家長的價值觀植入。
2、要雙向溝通。溝通屬于雙向性的,必須要讓孩子有機會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在青春期孩子都會有自主權的需求,家長需要給孩子足夠的面子,這樣才能消除溝通障礙,讓溝通變得更加順利。在一些比較小的事情選擇上應該給孩子充分的自主權,即使把事情做砸也是在接受的范圍之內。
雖然一些大的事情不能讓孩子做主,但是也不能完全否決,應該先聽一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和意見,不僅僅給予他們表達的機會,同時拉近親子之間的關系,了解孩子的價值觀。
3、要給孩子一定的肯定和鼓勵。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贊美,孩子也是如此。每次給孩子溝通時,應該先肯定孩子的優點,再指出缺點。贊美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在表達肯定的時候不能過于浮夸,以免讓溝通變得愈加困難。
4、改變原有溝通方式。跟孩子平等地交換意見,了解哪些溝通方式令孩子不滿,并反饋讓家長感到難過的方式,一起探索新的溝通方法。若孩子覺得父親說話總板著臉,面對父親時便會不耐煩。父親會覺得孩子不禮貌,并表現的更為嚴肅,談話就升級為沖突。但若雙方了解對方的感受,改變溝通方式,矛盾便可避免。
5、與孩子商量解決矛盾的辦法。若家長自己尋找的方法難與孩子達成共識,可試著與孩子商量對策。如,孩子要和同學去較遠的地方,家長極易反射性回絕。若將自己所擔心的安全、健康等問題提出,讓孩子自己考慮讓家長放心的對策,久而久之,他也會懂得為自己考慮。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教育
首先,建立互信關系。孩子需要知道,不管他們發生了什么事,遇到了什么困難,他們可以隨時找到家長,向家長傾訴自己的心事,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家長需要表現出對孩子的興趣和關注,積極聆聽孩子的話語,幫助孩子分析造成困擾的原因,找到有效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并給予認可和贊揚。
其次,注重細節。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家長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表情、肢體語言和言語表達,從中獲取更多信息。如果孩子表現出煩躁、緊張、不安等情緒,家長需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并給予積極的回應和建議。同時,家長還可以從孩子的興趣愛好中發現孩子的優點和特長,以此來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和叛逆孩子相處,一定要平等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因為扮演的是家長和監護人的角色,總是喜歡讓這個角色顯得高高在上。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總是一副我為你好,你一定要聽我話的態度。越是以這種態度和孩子溝通,孩子就越不想和家長溝通。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作為成年人,如果有人在生活中,每天居高臨下地指責你,每天借著對你好的名義,經常對你的生活指指點點。稍稍有所疏漏,便會大加斥責。這種生活,會過得很舒心嗎?所以,在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家長最好以一種平等的姿態,來進行交流。居高臨下的指指點點,還不如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