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老師、甚至是抵觸老師,這種現象是非常不好的,對孩子今后的發展十分不利,家長應主動架起交流的橋梁,多和老師談談孩子的問題,這對避免孩子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是極其重要的。
孩子害怕老師如何引導
1.創造表達的機會。平時鍛煉孩子表達自己的能力,多多創造機會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去商場想要買什么零食,讓孩子自己挑選,自己排隊付款,家長在旁邊只做一個幫忙拎東西的就好了。給孩子多提供表達自己需求的就會,并且支持他,鼓勵他,不能打消他的積極性。
2.不能隨便說老師壞話。有些家長遇到事情就會怪老師,其實很多時候確實是孩子犯了錯誤,即便是家長對老師有意見,也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說老師壞話,否則會讓孩子對老師產生更強的抵抗情緒。
3.消除對老師的恐懼感。小孩子對于批評人時的老師會感到害怕,所以要告訴孩子,老師批評小朋友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做錯了什么。要讓孩子和老師多多接觸,多多互動,不能過分疏離,越是疏離越因為陌生而感到恐懼,和老師熟悉之后做錯事被老師批評兩句,孩子也是能夠接受的。
4.角色互換游戲。在家里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戲,讓孩子扮演老師,一方面讓孩子能夠理解老師的做法,另一方面通過孩子的表演能夠看出平時老師是怎么對待孩子的,老師平時的形象是什么樣的,從而方便家長“對癥下藥”。
導致孩子害怕老師的原因有哪些呢
1、性格靦腆內向。性格靦腆內向的孩子不僅害怕與老師溝通,即使是同學之間,也會礙于各種各樣的想法,不敢表達,他們總是隱藏自己,不敢讓自己的想法與別人交流和碰撞。
這種孩子有一方面是天生的原因,還有一方面是父母沒有正確地引導他與別人如何交流,導致他無法掌握與別人溝通的節奏,更不知道該如何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告訴他人。
2、不懂得溝通的方式。有些孩子內心想法非常豐富,但話到嘴邊就不能夠很好的組織自己的語言,說出來的想法非常讓人不能理解,在此種情況下,溝通就變得十分困難,這就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經過幾次交流之后,孩子就會封閉自己的內心。
家長在這件事情上有主要的責任,因為孩子的這種問題并非一日造成的,而是家長長期沒有關注導致的。
3、害怕被老師批評。雖然很多老師都盡量不用體罰的方式批評孩子,但是為了樹立老師的威嚴,也會用其他一些方法,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懾的作用,同時也造成了孩子不敢和老師交流的阻礙。
比如有的老師非常嚴厲,如果孩子犯了錯誤,就會冷落孩子,這在他年幼的心靈中是無法接受的,他便會退縮,盡量不與老師發生正面的交流。
孩子害怕老師的解決方法有哪些呢
1、讓孩子說出來。當家長發現孩子對老師有抵觸情緒時,首先要給孩子創造一種寬松的、自由的發表意見的心理氛圍,使孩子毫不隱瞞地講清楚老師批評自己的原因以及對自己的態度和自己接受批評時的心情。家長一方面要認真聽取孩子對事情的全部經過的陳述,以及孩子對老師批評和處理意見的看法。
2、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即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和處理問題,創造情景讓孩子親身體會老師的難處,并在這個過程中改善師生間的關系,減輕或避免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切忌在沒搞清事實真相之前就簡單粗暴地批評孩子或對老師表示不滿。
3、多給孩子呈現老師的優點,以及和善的一面。不要因為孩子說某位老師很嚴厲,很不喜歡、很怕某位老師,就對這位老師產生成見,在背后詆毀老師,甚至去和老師作對,或者盲目地給孩子轉學。
這些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深入挖掘老師的優點,告訴孩子,老師雖然嚴厲,但是教學能力很高,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很有愛心。
老師嚴厲也是為了孩子們好,并不是出于私心,并不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并不是對你存有偏見,老師是一視同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