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把孩子從幼兒園送入小學后,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孩子普遍害怕老師。其實,對于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由于習慣了幼兒園老師輕聲細語的教學態度,難免會在剛上小學的初級階段覺得不適應,甚至產生害怕老師、懼怕上學的心理,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
孩子上一年級害怕老師怎么辦
1、改變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嚴厲、苛刻的父母,讓孩子感到恐懼,也害怕自己的老師。因此,父母在親子關系和家庭教育中,要注意方法和藝術,多些平等和民主,多些溝通與交流,少些強勢和指責,更要避免體罰等行為。
2、正確對待老師,加強溝通交流。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老師,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懲罰和告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有什么覺得不妥當的,別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對老師的不滿,或批評指責老師。
那樣不但會降低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還會助長孩子對老師的抵觸心理,變得更加怨恨、疏遠、懼怕老師。
3、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讓孩子不害怕老師,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好孩子的交際能力,讓孩子懂得如何接人待物、如何與他人打交道、如何適應不同的人和環境。這個功夫在家長、在家里、在平時。
孩子害怕老師的原因有哪些
1、害怕被老師批評。學生確實都害怕被老師點名批評,害怕被老師罰站罰抄寫課文什么的,害怕老師電話家長說自己在校表現不好。比如學習有困難跟不上老師進度、課堂被老師提問答不出、違紀或做了虧心事等等。總之,自信心不足,沒有把握,缺乏安全感。
2、不知道如何與老師打交道。孩子害怕老師,還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與老師打交道,碰見老師不知道怎么打招呼、怎么寒暄,或是喊了“老師好”之后不知道接著聊什么,課后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與老師也幾乎沒有什么交集。
小學一年級家長如何與老師溝通
1、利用接孩子的時間可以做短暫的口頭交流溝通。一年級的孩子是需要接送的,一般情況下,在放學后班主任基本上會帶著學生在校門口等候家長來接。這時,家長可以與班主任進行短暫的口頭交流溝通。
當然,要記住的是,班主任的事情很多,因此,家長要控制好交流的時間,詢問孩子情況一定要具體,并且最好是當天的一些情況。
2、家長需與老師溝通的內容最好是具體明確。家長與老師溝通的時候,溝通交流的內容越具體越明確,老師越容易回答,對家長而言,也有利于家長獲得有效信息。比如:孩子近期的情緒、完成作業的情況、學習的積極性、孩子近期的家庭表現、存在的問題等。
至于有關教師的教育理念、本學期的學習任務、培養目標等。這些內容可以利用家長會或者孩子的作業本,與老師及時溝通,或者找個合適的時間,就具體問題單獨與老師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