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以當孩子出現不想去學校的想法時,家長一定要及時關注,及時和孩子溝通,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孩子能夠開心快樂的回到學校。
孩子不去學校了怎么辦
1、了解孩子為什么不去學校。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家長不能靠自己的猜測就下定論,孩子一般都心思單純,如果家長能把孩子當成朋友去交談、出謀劃策,相信孩子會很愿意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難,所以家長最好幫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2、一定要適當的給孩子降低學習目標。不能過分的著急,當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較差,或者努力很長一段時間后學習成績沒有進步的時候。一定要戒驕戒躁,繼續努力,因為有的時候需要努力學習一段時間,有了足夠的積累,孩子才能獲得好成績,所以千萬不能著急。
3、引導孩子找到學習的興趣和理想的生活方式。讓孩子有奮斗的目標,比如,你未來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那么這樣的生活是需要怎樣的知識儲備,有這樣的知識儲備你需要付出怎樣的勞動和學習,要有這樣的觀念。
而不是單純的,要學習才能考大學,要考大學才能有好工作,要好工作才能有錢,這樣的觀念是落后而不科學的。
4、幫助調整孩子學習方法。如果發現孩子學習成績上不去或發現孩子成績下降,就要及時幫助通過自己的分析和請教孩子的老師的辦法,找到問題的根源,然后針對性的幫助孩子調整學習方法。
5、提高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慢慢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即使不在課堂,沒有老師,孩子也能自發的去學習。比如制定獎懲制度,讓孩子能切實的看到學習的好處。或者多給孩子灌輸學習的重要性,讓孩子意識到他需要學習,這樣進行自發的學習。
6、要讓孩子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首先讓孩子處理一些簡單的學習問題,比如找幾道簡單得孩子肯定能做出來的題目給孩子做,做出來后贊美孩子聰明伶俐,適當的時候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這樣孩子感覺就好了。
接下來,慢慢增加難度,這是一個“滴水穿石”的過程,爸媽要有耐心。
孩子不去學校的原因
1、也是最常見的,逃避學習。不想上學,不愿意面對作業,不愿意面對學校。因為學習成績不太好,她在學校里會感到很尷尬。于是她就生出很多想法,回家跟父母商量,我不想上學了,其實上學也沒啥出路,還不如去打工,然后我去干活,或者是干脆生病了。
2、人際關系不好的孩子。師生關系不好,比如在學校里和老師“杠”起來了。有的學生就是和學校里某一個科的老師吵了一架,老師可能做的行為不當,或者老師也不覺得自己行為不當,但是學生就覺得是老師欺負自己,或者說就不敢面對了,這樣他可能就會怕、或者恨這個老師了。總之,師生關系有些緊張了。
同學關系不好,在學校里邊他覺得不能合群,其他人都有一個圈子,不和他玩,而他自己根本融入不了。父母關系或者親子關系緊張,比如父母親經常吵架,兩口子吵得亂七八糟的,孩子覺得很煩,沒有心思上學了。或者孩子跟父母的關系不好,就會導致他的逃避、不上學。
預防和化解厭學情緒
1、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可與孩子的特長結合起來。其實,特長與學習并不矛盾。很多有特長的孩子,學習成績也不錯。由于有特長、有興趣愛好,這些孩子會經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上來,從而使二者相得益彰。
2、避免過度地批評和指責。很多厭學的孩子,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學的輕視。于是,他們索性“破罐子破摔”,甚至經常逃學。
老師和家長要避免過度地批評和指責,多對孩子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和表揚,同時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讓孩子變得自信起來。這樣,孩子學習的興趣也容易被激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