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有家長問:“如果自己的孩子叛逆了,自己應該怎么辦?”孩子在叛逆時期所展現出來的情緒波動,不服管教,確實很讓家長頭疼,家長可以看看下面的解決措施,希望能為你提供一點幫助。
如果孩子叛逆了怎么辦
1、對待叛逆期孩子一定要穩住情緒。穩住情緒很重要,以往當孩子鬧脾氣、頂嘴的時候,我們也會生氣,對孩子指責發火,但這種情緒上的碰撞讓我們都不舒服,孩子覺得不服氣,下次還敢,我們覺得還不懂事,白費口舌。
漸漸地我們發現自己很被動,因為我們很容易被孩子的情緒所影響,他一不聽話,我們就生氣,他乖乖的,我們就舒心,我們總是被孩子牽著鼻子走。
家長不應輕易被孩子的情緒拿捏,我們應該用穩定的情緒去影響孩子,用平穩的心態告訴孩子,遇到問題先思考,然后再講道理。當然,很多家長沒有給予孩子講道理的機會,不能耐心聽孩子的想法,所以才會導致孩子經常發脾氣。
2、傾聽孩子心聲。孩子讓你咬牙切齒時,家長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也許孩子也是故意做出一些大人反抗的事情,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家長學會真正的傾聽孩子的心聲,才能顯示出我們的對孩子的尊重,減少嘮叨,讓孩子逐漸信任我們,慢慢的很多我們關心的事情,不追著他問,他也會主動跟我們講。
3、理解孩子。孩子年齡還小,易萌生出一些錯誤的想法,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當我們父母發現時,一定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嘗試著去理解他們。理解孩子的感受,不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對立面。
4、走入孩子內心世界。多跟孩子在一起玩耍,吃飯,散步、旅行,讓自己多了解孩子一些,家長盡量多關注一下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要對他們一直持有否定的態度,和孩子多聊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才能跟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5、了解孩子社交圈。了解孩子的朋友同學,可以側面去了解,和他聊他的朋友是誰,你覺得他有什么優點?要讓他明辨是非,有正確的人生觀。也有些父母擔心孩子交壞了朋友,但是不能直接就去貶低他的朋友,要先了解,再引導。
叛逆期逆反的類型有幾種
1、溺愛型逆反。有的父母特別寵愛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錯,也會無原則地遷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無論做了什么,別人都會順從,從而變得自私、蠻橫。當孩子的錯誤越來越嚴重,父母想管教時,孩子已經養成不良習慣,自然會出現不服管和與父母對抗的狀況。
2、受挫型逆反。青春期的孩子脆弱而敏感,學習上的困難,父母、老師的批評,同學之間的摩擦,都可能影響孩子的情緒,讓他們感到難過,甚至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安慰和開導,孩子就容易恐慌,或者敵視周圍的一切,也容易和父母發生爭執。
3、壓抑型逆反。許多父母怕孩子反抗,最常對孩子說的就是“聽話”,可是,太聽話的兒童,往往可能成為問題兒童。有些孩子從不違抗父母的意愿,但是不反抗,并不意味著沒有矛盾,他們只是把矛盾埋藏在心里。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會越來越渴望自己做主,不顧一切地反抗父母,從而產生激烈的沖突。
4、叛逆型逆反。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情緒不穩定甚至叛逆,他們希望通過另類的言行,引起周圍人的關注。為了顯示自己的獨立,他們喜歡批判和否定所有事情,尤其是父母管教時,他們可能會尖銳刻薄地反駁,從而證明自己與眾不同。如果父母在同伴或異性面前管教他們,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加強烈。
如果孩子叛逆了,家長需要以身作則,做好引導
我們常說,當孩子做出叛逆期的時候,家長要穩定自己的情緒,一方面是為了不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另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即從孩子的叛逆行為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這些影子都來自于我們對孩子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的情緒,我們的認知,我們對生活、家人的態度,都會影響孩子。
所以,我們更要以身作則,比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孩子信守承諾,給孩子樹立有擔當、負責的靠譜形象,只有我們做好自己的時候,才能讓孩子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