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一個地方屢次犯錯,是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最怕遇到的事情了,其中也反映了家長的教育方式出現了錯誤,這時候,就需要家長轉變教育方式,耐心的去引導孩子改正。
十歲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怎么辦
1、學會尊重孩子,在我們很多家庭中,父母總是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作比較,其實這是一種不好的做法。父母本來以為可以激勵孩子,但事實上不但起不到激勵的效果,反而會深深的傷害到孩子的自尊。
所以家長平常要對孩子多些尊重,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并鼓勵孩子勇敢的走下去。在孩子得到父母的認可之后,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自信,對父母的抗拒也會越來越少。
2、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注意溝通方法,不能以家長的權威壓迫他們,而是應該站在一個比較平等的狀態,不要試圖去打聽孩子的隱私。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應該建立起這樣信任的關系,和孩子成為朋友,讓他們足夠的相信自己,相信家長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敞開心扉的和家長交流,家長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3、對孩子要關愛,但不能溺愛,父母不可以無限制地縱容孩子。其次,適當延遲滿足孩子的某些需求,讓孩子學會珍惜和尊重。最后,學會對孩子說“不”,對于不合理的要求要明確地拒絕并說明原因。
4、正確引導,不要隨意責罵打罰孩子,多學習,最好自己以身作則,給孩子帶一個好頭,最好是每天早上起來陪他一起跑步,在跑步中交流溝通,這樣和孩子成為朋友不是他的家長,像兄長一樣關心你,這樣交流溝通可以有效緩解青春期叛逆。
5、學會換位思考,每個家長也是從孩子階段經歷過來的,但是由于時代不同,所以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叛逆期可能也存在差異,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的那么明顯。
因此,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一下問題,在理解孩子之后,孩子也會理解父母的用意,在這樣的基礎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更加容易,孩子也就愿意接受和改正。
十歲孩子犯錯屢教不改的原因
1、某一方對孩子進行過度的偏袒。例如當爸爸在教訓孩子的時候,媽媽站出來幫孩子說話。這個行為會嚴重地誤導孩子,他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無論做任何事,都有媽媽出來幫自己撐腰,孩子就免除了后顧之憂。
2、父母雙方都對孩子過于溺愛。現在有很多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過度溺愛,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作為家長卻沒有站出來進行指責,而是會無條件地袒護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袒護中,孩子接收不到任何外界的批評和教訓。
3、家長狠不下心來。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狠不下心來。孩子一哭鬧,家長立馬就停下來,轉而繼續哄自己孩子。這會讓孩子覺得哭鬧是自己的“免死金牌”,不管犯了什么錯,只要孩子“一鬧就管用”。
孩子犯錯,家長的教育原則
切忌舊事重提。為了強調孩子錯誤的嚴重性,家長在批評之中往往會拿孩子這次犯的錯誤和以前犯過的錯誤作對比,并試圖在兩者之間尋找某些聯系。實際上,只要孩子犯的不是完全相同的錯誤,那么就沒有舊事重提的必要。另外,孩子的錯誤和孩子的性格習慣也沒有必然的聯系。
父母要以身作則。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不能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家長,也無法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家長在批評孩子犯錯的同時,也要自問:“我以前是不是也做過同樣的事?”、“我該怎么改正自己的行為”,家長的不斷反省與不斷進步,也會間接地改變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