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來說,家庭應該是一個比較溫馨的環境,所以如果遇到孩子出現不想回家的情況,家長一定要了解清楚孩子不愿回家的原因,同時在家里要減少吵鬧,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氛圍。
女兒不想回家怎么辦
一、減少嘮叨,不要把孩子再當成沒有長大的小孩子來看待。孩子從小都是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的,即便是他們已經進入青春期了,在父母的眼里他們還是從前的那個小孩子。
父母的這種心理會造成對孩子事無巨細的關心,而父母關心孩子的表現方式許多時候都表現在嘮叨與管束上。父母要對他們減少在生活上的管束,不要在孩子面前嘮嘮叨叨,吃什么穿什么,這類的事情一定要記住不要管那么多。
二、信任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安排每天學習與放松的時間。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最渴望的就是被信任,在得到父母信任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對生活充滿自信,這種自信會激發出孩子身上的能量,從而往優秀的方向發展。
缺少信任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你越不信任我,我就越不往你們希望的方向發展,你說我不自覺,我就不自覺給你看,我放學就不回家,我就打游戲,他們的這些行為,很大一部分就是想通過逆反來做給你看。
所以,父母一定要充分信任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安排每天學習與放松的時間,只有信任才會讓你們的關系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三、良好溝通,與孩子做朋友。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做朋友,通過做朋友來與孩子建立一種好的溝通渠道,而不是一味做一個高高在上的“家長”,來訓斥孩子、教育孩子。
要讓孩子感到父母是朋友,有心事愿意向朋友吐露,吐露后不會遭到父母的粗暴干涉與教育批評,而是能夠在父母這里尋求到有力的幫助。
四、父母和睦,不當著孩子的面發生爭吵。很多父母總會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停地爭吵,有時候一點小事就升級為家庭大戰,吵得不可開交,孩子在這種環境下就會想著逃離這個家,讓自己耳根清靜。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更不能因為出軌、夫妻感情不和,而經常吵架或者冷戰,讓孩子覺得家庭沒有溫暖、人生沒有意義。父母一定要讓家里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讓孩子感到這個家庭是溫暖的,有凝聚力的。
孩子不愿回家,說明哪些問題
1、家里環境太枯燥,無趣。家里玩具太少,缺少有趣的兒童繪本,想畫畫卻找不到畫筆,孩子呆在這樣的家里,真是無聊透頂了。這樣的家庭環境,如何讓孩子愿意回家呢?
2、孩子外出玩耍的機會少。樓層高,父母宅,爺爺奶奶行動不便,樓下車多不安全……種種原因,導致孩子的外出機會較少。于是,一旦有機會出去玩,外面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鮮,讓孩子目不暇接,樂不思蜀。
3、性格活潑外向,喜愛交朋友。有些孩子天生情商較高,性格外向,喜愛交朋友,害怕孤獨,這些性格特點都可能讓孩子更喜歡外出和小朋友一起玩,甚至每時每刻都能和小朋友在一起才是最好呢。
當孩子不愛回家時,家長的幾種錯誤的處理方式
當眾對孩子吼叫訓斥。孩子雖然小,卻有很強的自尊心,很愛面子。家長如果當眾無所顧忌的訓斥,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長久的傷害。而且,即使孩子當時屈服了,乖乖回家,可是訓斥的管教方法,效果注定會越來越差。
不管不顧,自己先回家,把孩子扔在外面做為懲罰。作為父母,如果希望你的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希望你的孩子對你信任,就千萬不要這樣做。況且,這樣也確實不安全。
沒有提前打招呼,突然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回家。“我是你媽媽,你就得聽我的。”對于個性比較強勢的媽媽,認為對孩子有絕對的領導權,孩子只需要無原則的服從。因此,往往會忽略一些方法,粗暴直接的提要求。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