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前焦慮可采取的引導方式:1、家長要管理好自身的情緒,不要讓自身的焦慮情緒影響到孩子;2、要主動關心孩子,但是要注意邊界,不要給孩子壓迫感;3、不要過度關注孩子的成績,要以平常心看待。
孩子考前焦慮怎么引導
1、管理好自身的情緒,不要影響到孩子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壓力的來源,對于父母來說,也有著自己的焦慮。社會上“雞娃”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也代表著越來越多的家長將自己的焦慮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讓他們在還不夠成熟的年紀去承擔過于承重的學習任務,這種揠苗助長的方式反而會讓孩子失去了快樂的能力。家長之間的相互攀比的確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情緒,但作為一個成年人,需要自己做好情緒管理,及時到調節好自己。
2、主動不壓迫的關心孩子
積極地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之中,是很多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一種強烈的動力。孩子具有不夠成熟的特征,因此,主動地關心與引導,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但對于孩子來說,自我的成長需要會讓他們對于獨立有著越來越強烈的需求。因此,在表達關心的過程中,家長也需要注意到孩子自我的邊界,讓他們越來越愿意對你主動訴說自己在學校里所遇到的問題。
3、不要過度關注孩子的成績
每個人都會在意自己的表現,對于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很多人之所以會對學習成績表現出一種不在意的樣子,往往是因為他們感受到了來自父母的過度關注,反而產生了一種逆反的心理,用“不在乎”去抵抗父母的過度關注。事實上,這種“不在乎”就是由于內心的焦慮情緒過于強烈了,而采取的一種消極抵抗。
孩子有考前焦慮的原因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有很多家長對我說,孩子已經在外面補課了,但是成績還是很難提上去。我非常了解每位學生的情況,于是對家長說:孩子的基礎知識如果沒有掌握好的話,后面的課程自然就很難聽懂了。所以一到考試他就特別害怕。他自己沒有信心,所以會感到焦慮。
2、對自己不自信
成績好的孩子一直都很自信,很少會產生焦慮感。而成績不是很好的孩子,會對自己不自信。他們總是自己很多題目不會做、考試又會粗心。有的學生平常試驗的分數挺高的,可是一到真正的考試就會特別緊張。如果沒有考好的話,別人就會鄙視自己,所以會感到很焦慮。
3、外界壓力大
來自外界的壓力也有很多。比如有家長給孩子的壓力。有的父母很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如果差距太大的話,父母就會指責孩子。有同學之間的競爭壓力。同學之間也會互相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