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打罵孩子會造成孩子一下心理:1、孩子會缺乏安全感,感受不到父母的愛;2、會造成孩子自卑怯懦的性格,不利于孩子的成長;3、孩子自信心受挫,形成自我否定;4、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和父母對著干。
經常打罵孩子會造成孩子什么心理
1、缺乏安全感
孩子的心是十分敏感的,當家長用吼罵、不耐煩的語氣對待他時,他會認為是父母討厭自己,不再愛自己了。這會讓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內心難以接受他人,性格孤僻,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
2、孩子畏手畏腳
有些家長在外面受了氣,回來就吼罵孩子,哪怕孩子并沒有做錯什么。這會讓孩子產生“不管我做什么都是錯的”的想法,做事變得畏手畏腳,哪怕以后工作了,還是不敢放開手腳去做,對孩子的成長無疑是不利的。
3、自信心受挫
在童年時期,孩子的自信心大多來自于父母的肯定。,如果經常受到批評、吼罵,孩子會自我否定,認為是自己太差勁了才會招罵的,久而久之變得自卑、內向。
4、產生叛逆心理
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打罵孩子,損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父母打罵孩子,實際上起了教自己孩子去打罵別人的作用。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罵,孩子為了避免批評與懲罰,瞞得過就瞞,騙得過就騙,騙過一次,就可減少一次“災難”。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1、父母要放下身段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是長輩,在孩子面前有著家長的威嚴,所以習慣對孩子下達命令,而且往往是一種頤指氣使的姿態,認為孩子必須聽自己的,但是這樣的姿態會讓孩子產生距離感,不僅影響親子關系,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老師建議,家長正確的做法是放下身段,以朋友的姿態與孩子交流協商,表現出對孩子的尊重。
2、與孩子共情
同理心指的是一個人能夠設身處地去為別人著想,真正投入感情換位思考。家長應該在家庭教育中讓孩子產生同理心,當孩子犯了錯誤影響了其他人的利益,教會孩子去換位思考,讓孩子設身處地想想如果是自己被這樣對待會怎樣想。
3、給孩子更多的選擇
很多家長面對犯錯的孩子,會直接告訴孩子“你不應該那樣,應該這樣”,會給出孩子在一個自己認為對的處理方式,要求孩子必須照辦。但實際上,孩子不一定會認可這個家長認為唯一正確的方法。老師認為,家長可以試著給出多個正確的選擇,讓孩子自己去選,孩子一旦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就會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