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磨蹭蹭可采取的教育措施:1、制定具體的規則,約束孩子的行為;2、制定生活標準,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3、多多鼓勵孩子,增加孩子的自信心;4、適當采取懲罰措施,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養成孩子對行為負責的習慣;5、給予孩子一定的發言權,多聽聽孩子的意見。
孩子磨磨蹭蹭怎么辦
1、制定具體規則
父母可以制定明確的規則讓孩子執行,如果孩子繼續拖延,就要承擔必要的后果,當然這個小小的懲罰可以多樣化,只要起到提醒作用即可。如:出門前,孩子磨磨嘰嘰,不愿意洗臉、穿衣服,就告訴不去參加那個活動了,也許孩子會哭鬧、發脾氣,可以傾聽、教育,但不要動手幫助完成,讓他自己體會完不成多帶來的后果。
2、制定標準
父母可以對一些日常生活制定標準,比如生活作息表。和孩子一起制定每項活動完成的時間,如:幾點起床、幾點午睡、晚上幾點洗漱等等,用規定好的時間,來限制孩子的拖延癥,從而也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多鼓勵孩子
更多的夸獎可以讓您的孩子更優秀,多一些鼓勵也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你要可以對孩子說:“這次比上次好多了,繼續努力啊”,“你看這也不是很容易完成嗎?”,“你真棒,咱們還可以做的更好”,通過鼓勵的話,讓孩子越做越好,心中充滿成就感,這樣要比動不動打罵,效果要強得多。
4、采取適當的懲罰
關愛孩子、給予孩子鼓勵的同時,也不能忘記給予孩子必要的懲罰。如果說“孩子犯錯”是教育的良機,那么“適度懲罰”就是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的開始。從適當的懲罰或者事情本身帶來的可見后果,能直觀深刻地增強孩子的責任意識,幫助他們養成對行為負責的習慣。
5、給孩子一定的發言權
經常有父母對孩子說“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插嘴”,家里的大小事務也都由父母決定。其實很多大人的事小孩都是可從參與的,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大人一味地阻止他們發言,會導致孩子逐漸喪失主見。家長不妨多聽聽孩子的意見,說不定還能從他們的言論中獲得一些啟發。即便最后沒有采納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勇敢地說出來,也會令孩子感到自己在家庭里是受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