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孩子的積極性。要有意識的去放手,不要過分擔心孩子的生活。適當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孩子遇到難題不愿思考怎么處理,設置困難和問題,給孩子鼓勵或施壓逼著他去逐步學會自我思考,擺脫依賴性。
孩子遇到難題不愿思考怎么處理
1、帶孩子走出去
不愛思考,是因為在沒有興趣的前提下,不愛思考的必然。
建議:帶孩子去動物園、博物館、體育場、音樂廳,或參加冬種類型的活動及體驗,或和大孩子們一起野外旅游。讓孩子感到自己知識的貧乏,讓需要學習的欲望激發出來。
2、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首先,應該給他一個意識,就是這件事情是你自己的,你可以自己做決定,你需要自己做決定并為了自己做的決定承擔后果。
比如,今天要出門,那么就告訴孩子“今天我們要出門咯,你自己看看要穿什么衣服哦”如果孩子小擔心選擇搭配不合適,可以準備兩三套 然后告訴孩子“這幾套你自己選一套好嗎?”這些例子可以具體到選擇吃什么飯菜、什么顏色的衣服等等。
3、鼓勵孩子表達想法
遇到事情的時候,父母可以幫幫孩子,幫的方法是,跟孩子一起坐下來,一起想怎么解決問題,可以鼓勵孩子說自己的想法,然后家長也說出解決方法,一起商量怎么樣解決問題最好。
期間要注意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他想出的辦法有可操作性,不違反大原則,即使與家長的辦法不同,也要鼓勵,而不是只是說服孩子接受家長的想法。多多鍛煉,會有效果的。
孩子不思考是什么原因
1、鍛煉的少
平時鍛煉的少了,或者小的時候孩子專注做什么事情的時候總是被打斷,比方說孩子玩積木,爺爺奶奶總喜歡喊他,孩子難以專注,時間長了就少有獨立思考。不過孩子還小,益智類的書籍多讀讀給他聽,會有明顯進步的。
2、可能是孩子不感興趣
打開孩子的興趣大門,帶著孩子多去接觸一些動物園,科技館,音樂演奏等,在期間發現看孩子哪些比較感興趣,發現后讓孩子去接觸這些,當然我們可以給孩子設置一些難度去接觸,這個就要視孩子情況而定了,打開孩子的興趣大門,孩子自然可以在興趣中動腦來解決問題。
3、家長的包辦
家長不能太多操辦孩子的事,需要培養并養成動腦動手能力,家長首先要改掉“看不慣”。有些家長心里想著鍛煉孩子,可實際生活中處處看不慣,什么都包辦,這樣如何讓孩子發揮,如何鍛煉孩子。
孩子遇到難題不愿思考怎么處理,讓孩子真正把難題解決,鼓勵孩子,表揚孩子,這樣也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要告訴孩子靜下心來,動腦思考,解決困難。身教往往勝于言教,身體力行做給孩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