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用講道理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因互聯網的普及,很多事情你不見得比他懂得多,你會把自己陷入一種委屈的境地,失去僅留的那點表面威嚴。
2、如果孩子主動和你溝通,你要同理同情,贏得孩子的合作,給孩子引導而不是指導,讓孩子去探尋自己的問題所在,并有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更能順利的解決問題,并且以后犯同樣的錯誤的幾率會很小。
3、盡量不要硬碰硬,很多孩子在這個時期都會覺得“家長的思想已經落伍了,是無法理解我的,因此你們說得就是不對”,往往在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家長越說不要去做,孩子就偏要去做。那么為了避免一些比較極端的事情發生,建議家長采取比較柔和的態度,實在談不攏的情況下,可以擱置一晚去尋求其他的解決辦法,打罵、突然嚴格限制零用錢、把孩子關起來這些都不是好的解決辦法,反而可能會刺激到孩子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4、盡量少嘮叨,少表現出“我們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這樣的念頭。“嘮叨”基本是中國家長,尤其是中國媽媽都會有的一個表現,而其實往往這些嘮叨并不管用,還會造成反感或逆反心理。
5、盡量采取迂回政策,很多孩子在這個年紀往往會比較能聽得進去同齡人的話,覺得自己是被理解的。因此不妨找年紀稍大一些的哥哥姐姐和孩子進行交流,通過他們來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也可以適當地讓哥哥姐姐從他們的角度為孩子講解一些家長們所希望傳達的事情,從而去為青春期的孩子提供幫助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