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個時期的孩子有許多心里話更愿意傾訴給自己的朋友。即使他交往的朋友身上有缺點,也不要直接命令孩子斷交。而是應該讓孩子自己體驗著去交往。只需要告訴他:媽媽相信你能交到正能量的朋友即可。
2、家長總怕孩子太小,不明事理,所以反復給孩子灌輸大道理,如果孩子表現出心不在焉的樣子,說教就變成教訓了。說教的態度是居高臨下的,說教的前提是把自己的話當真理,孩子必須聽,但實際上許多孩子很反感父母的說教。比說教更有力的是身教。身教起到榜樣和示范作用,要身體力行,做給孩子看,而不是喋喋不休地說給孩子聽。
3、仔細觀察談話是在哪里中斷的。當家長與孩子溝通出現問題,孩子常常閉口不語或激烈反駁,使得既定談話中斷。反過來,家長可通過觀察中斷的節點,來反思哪些表達方式會激起孩子的反感,從而避免溝通中斷。比如,如果孩子一聽到父母說自己成績不好、不夠努力就十分氣憤,那很可能他努力的嘗試過,但效果不好,自己也很沮喪,家長的說法讓他更加反感,會對學習更不感興趣。
4、重新認識孩子,了解他的世界。家長往往過多關注和督促孩子學習,這種單一的溝通無法讓孩子開啟心扉。若要孩子接納,家長應和孩子聊他的生活狀態、感興趣的事。即使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長也應支持孩子去做感興趣的事,從而真正了解他的生活狀態。
5、改變原有溝通方式。跟孩子平等地交換意見,了解哪些溝通方式令孩子不滿,并反饋讓家長感到難過的方式,一起探索新的溝通方法。若孩子覺得父親說話總板著臉,面對父親時便會不耐煩。父親會覺得孩子不禮貌,并表現的更為嚴肅,談話就升級為沖突。但若雙方了解對方的感受,改變溝通方式,矛盾便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