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步入青春叛逆期,有的孩子以前為了滿足自己的要求會選擇哭鬧,當發現自己的哭鬧沒有用的時候,孩子就會想其他的方法,有的甚至以離家出走來要求父母滿足自己。那么,孩子離家出走不回家怎么辦?
孩子離家出走不回家怎么辦
1、父母要保持冷靜
要從容冷靜的應對,避免激發孩子極端的沖動情緒。比如說“翅膀硬了是吧,有本事你走呀”或者嚇唬孩子“你走吧,就當我沒你這個孩子”,這些語言反而會激化矛盾,導致孩子真的離家出走。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他表達他的不滿和感受,讓他內在的壓抑得以釋放。
2、加強孩子的心理教育
現在的孩子在物質條件日益充裕的情況下,對挫折的承受力異常脆弱,家長應讓孩子認識到經受挫折是現實生活中的正常現象,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于怎樣正確對待挫折,并對挫折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家長應教會孩子在挫折產生時,辯證地分析不盡如人意之處,在比較中認識挫折,既要看到挫折不好的一面,亦要看到其好的一面。我們還要引導孩子合理釋放不良的情緒,理智地面對現實困難。
3、注意留心觀察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留心觀察,善于從孩子的行為舉止、表情及眼神的變化中,發現孩子情緒行為的異常,及時找孩子談心,了解原因,對癥下藥,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危機問題,防患于未然。
4、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
和孩子建立好的溝通習慣,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著想。多問問孩子想要什么,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決定。其次父母更應該解決自身的問題,夫妻間的關系才是導致孩子轉變的關鍵點,為孩子創造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環境。
孩子為什么會離家出走
1、家長溺愛
家長的溺愛極易使孩子形成自私自負的性格,產生“唯我獨尊”的心理,非但有礙于獨立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挫折承受能力的培養。一旦遇上正常的挫折和失敗,就難免心理失衡,行為偏激,以至離家出走。
2、社會環境影響
由于電視、錄像、光碟、報刊等媒體不健康內容的誤導和渲染,使少數孩子對所謂“自由自在”的生活產生追求心理,從而產生冒險出走的念頭。
3、與父母缺乏溝通
由于不少父母忙于工作,對孩子的關懷大多只限于飲食起居,最多也只是節假日帶他們外出玩一玩。有的則習慣于以物質的給予或剝奪來體現所有褒獎或責罰,特別是孩子在家時間短,與父母溝通少,久而久之,便會產生離家的想法。
孩子離家出走不回家怎么辦?當遇到孩子離家出走的情況,家長一定要在保持冷靜,平時多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遇到事情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