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既是初中的過渡期,也是初中的關鍵時期,所以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學習狀態,如果發現問題,及時幫助孩子改正,但是因為孩子越來越大,慢慢的對學習沒興趣,成績也越來越差,家長為此也十分焦慮,該怎么辦呢?接下來就讓我們聊一下,初二的孩子不好好學還有救嗎?
初二的孩子不好好學還有救嗎
只要家長及時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一定是有救的,那么作為家長,該怎么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呢?
怎么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1.找出原因: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原因非常復雜。如果我們加以探討就會發現實際上并不是孩子不喜歡讀書,而是某種因素導致的,如基礎差太吃力趕不上,上學被老師批評了對老師有抵觸情緒,讀錯了字遭同學的譏笑,想看電視卻被迫寫作業,等等。這些原因逐漸在內心堆積起來后,孩子便漸漸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2.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父母要和孩子自由溝通,以溫和的態度和孩子探討為什么不喜歡學習。這里,孩子什么話都可以說,不管他的理由多么可笑,父母也不可責罵或取笑。當孩子把不喜歡學習的理由都說出來之后,孩子自己就會發現他不喜歡學習的原因并不是學習本身,而是被老師批評了,被譏笑,想看電視等。父母了解他的問題所在,就要為他解決。
3.不拿孩子做比較:很多父母愛拿孩子做比較,目的是為了給自己家的孩子一個奮斗和努力的目標,激發孩子更大的潛力。其實,這種教育方式是錯誤的。這樣做不僅難以起到一種激勵的作用,還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和上進心,甚至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感。作為父母,切忌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去做比較。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個性,每一個孩子也都應該從他自己實際的基礎上發展。因此,孩子出了問題或是學習成績差,應從孩子實際的基礎出發,尋找原因與差距,而不是拿孩子跟別人比較,如果非要比,那就讓孩子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
4.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什么孩子的成績總是上不去?為什么孩子不主動學習?你有沒有想過,或許是孩子習慣的問題。教育家陶行知曾說:“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對于家長來說,一定要先給抓好習慣,再談成績。要知道,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讓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根本途徑。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獨立完成作業、整理錯題本、上課認真聽講、制定學習計劃等等,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讓孩子主動學習、熱愛學習,從而事半功倍。
初二的孩子不好好學還有救嗎?只要家長找出孩子不好好學習的原因,根據原因對癥下藥,然后重新培養出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孩子才會熱愛學習,只要家長不放棄,任何時候都是有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