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拉尼娜現象常與厄爾尼諾現象交替出現,但發生頻率要比厄爾尼諾現象低。拉尼娜現象出現時,我國易出現冷冬熱夏,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個數比常年多,出現"南旱北澇"現象。
拉尼娜是什么意思
拉尼娜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向,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
拉尼娜現象的形成是由于東南信風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將近60cm。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濕空氣積累形成臺風和熱帶風暴,東部底層海水上翻,致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
拉尼娜現象出現時,我國易出現冷冬熱夏,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個數增多,出現南旱北澇現象。
拉尼娜現象的危害
拉尼娜現象出現時,我國易出現冷冬熱夏,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個數比常年多,出現"南旱北澇"現象。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冷暖交替變化的。異常表現,這種海溫的冷暖變化過程構成一種循環,在厄爾尼諾之后接著發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樣拉尼娜后也會接著發生厄爾尼諾。
亞洲高壓非?;钴S,不斷形成冷氣團南下影響中國,造成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但是由于南方的暖氣團也很活躍,大量來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濕氣流頻頻光顧南方地區,當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強大冷氣團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區,并與暖濕氣團相遇后。
這一冷、一暖兩個正好結合在一起。受這兩個氣流共同影響,所以一段時間,特別是在長江流域雨雪天氣比較多,而且長時間維持著低溫天氣。如果只有強大的冷氣團,而沒有暖濕氣團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會出現大風降溫天氣。
如果只有暖濕氣團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沒有冷氣團光臨,則根本沒有什么災害性天氣。而兩者齊備的時候,災害就發生了。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區別
1、性質不同:
拉尼娜現象就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厄爾尼諾是暖流,是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
2、形成原因不同:
拉尼娜東南信風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將近60厘米,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濕空氣積累形成臺風和熱帶風暴,東部底層海水上翻,致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
厄爾尼諾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東部,自南向北流動著一股著名的秘魯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溫普遍升高,向西流動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強。
3、對氣候的影響不同:
拉尼娜對氣候的影響,北方強寒潮大風頻繁出現,而降雨量卻持續偏少,氣溫也居高不下。
厄爾尼諾對氣候的影響,以環赤道太平洋地區最為顯著。在厄爾尼諾年,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南亞次大陸和巴西東北部均出現干旱,而從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則多雨。厄爾尼諾現象可以產生毀滅性的影響,可能在拉丁美洲引發洪水、導致澳大利亞出現干旱和印度的農作物歉收。
4、出現時間不同
厄爾尼諾周期:
厄爾尼諾是一種周期性的自然現象,大約每隔7年出現一次。科學家通過對全球氣候的研究,認為厄爾尼諾不是一個孤立的自然現象,它是全球性氣候異常的一個方面。
在正常年份,秘魯西海岸的太平洋沿岸地區都受一股冷洋流控制,有一個范圍很大的天然漁場。一旦出現氣候異常,東太平洋的冷洋流即被一股暖洋流所代替。
拉尼娜周期:
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第二年,通常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有時拉尼娜現象會持續兩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