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后,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一定以不同的方式為孩子購買各種玩具和衣服,尤其是當看到其他嬰兒有某些物品時,他們的孩子不能落后,其實這是一種比較形式,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也有同伴壓力想要他們的同齡人擁有的東西,那么,小孩攀比怎么開導呢?
1、競爭意識
孩子在單純的競爭意識中長大,看到別人有,自己也想擁有,不覺得和別人比較,有什么不好,這是一種競爭心理萌發。
健康的競爭心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發展,對孩子并非完全不利,能激勵孩子進步,努力獲得應有的資源。
2、模仿家人
父母有時會不自覺地說:“我朋友買了個新手機,內存大,外觀漂亮,我也想買。” “今天看了鄰居家的童裝好漂亮啊,比你這件好多了。”
父母有意無意地與人比較,孩子會處處比較,不愿落后于人,與自己相比,對更好的東西也有向往。
3、想吸引關注
對自己不自信,不是靠氣質、氣場、性格和智慧來獲得更多的關注和青睞,而是靠外在物質的吸引,贏得大家的關注。內心的自信,沒有安全感,只憑美麗的外表,給別人物質,滿足內心的自卑感,得到更多朋友的喜歡。
1、接納和理解孩子
肯定孩子的審美觀念,你想要的沒問題,但我們可以欣賞,不一定要有。世界上美麗的東西太多了,我們不能把它們都留給自己。
首先肯定要接受孩子的情緒,這樣孩子的情緒才能得到安放,家長再提出建議,會更有利于接受,直接拒絕說不,孩子暫時會爭吵。
2、辨析是否有要的價值
和你的孩子談談你是否真的需要擁有一些東西。如果我們家里已經有這樣的東西,而且我們用的很好,那只是浪費,所以不要買。如果不是,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如果孩子想要的東西太貴,一般家庭買不起,老實說:“如果我們買你想要的東西,我們家的生活就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會入不敷出。順便普及一下理財觀念給孩子,實現理性消費。
3、樹立正確的攀比心理
將攀比心理學正確引導到理性競爭,不是比較物質享受和財富,而是比較其他精神方面,如精神富裕和學術卓越。內心的富裕比單純的物質享受更豐富。
同時,我們也告訴孩子,雖然我們現在經濟能力不強,但希望通過未來的努力和奮斗創造更好的幸福,也有能力幫助別人。有時候,給予比接受更快樂。小孩攀比怎么開導家長別著急批評孩子,也別著急打罵孩子,學會正確的引導,改變孩子愛攀比的心理,才能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