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家人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適應能力較差,任性,不把父母當回事,這可能是不少父母苦惱的問題,那么,怎樣和兒子溝通和交流呢?
1、要給孩子做好表率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以律己,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父母是最棒的,并為有這樣的父母而引以為自豪。這就給父母與孩子進行正常的交流和溝通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2、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問題、考慮問題、處理問題,同時也讓孩子做做當父母的角色,讓他(她)體驗一下做父母的難處,角色的互換就很容易贏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相互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與孩子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最重要的前提條件。不妨試試和孩子輪流做家長,讓孩子體驗一把做家長的感覺,負責整個家庭某一段時間的日常事務。到時候,他不和你們溝通,恐怕也不行了。
3、要學會和孩子交朋友
放下父母的架子,坦開自己的胸懷,尊重孩子的觀點,和孩子平等地交談。給孩子營造一種他(她)已是大人的氣氛,讓他(她)享受大人的部分權(quán)利,同時引導他(她)自覺地履行大人的義務。
如果做到這些,他(她)與父母的共同語言就多了,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自然就更容易了。時間一長,孩子就會什么都告訴你的,父母和孩子就會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了。
1、溝通時要充滿關愛
在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要讓寶孩子體會到父親對他的愛意。在充滿關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內(nèi)心才會覺得自己是安全的,才能夠平等地與他人交往。
一個安全的依戀關系也是孩子未來人際關系發(fā)展的基礎。所以,不要吝嗇你的愛,向孩子靠近一點,讓他在與爸爸的親密接觸里完全體會愛的親密。
2、溝通是雙方面的
很多父親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覺得孩子年紀小,都會不自覺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
家長與孩子說話時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聽完孩子的講述,還要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愿。在學會傾聽孩子的同時,家長也要學會向孩子傾訴。溝通是互動的,是雙方面的。
3、遇事多和孩子商量
比如,在給孩子買衣服時,和孩子商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家庭一員,他才會容易接受父母的決定,對父母更加孝順,更加親近和尊敬父母。
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怎樣和兒子溝通和交流,需要家長牽著她的小手,在老師的引領下堅實地慢慢走過,直到坦途,按照正確的溝通技巧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