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犯錯在所難免,但是有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鼓勵孩子積極改正錯誤,他們選擇了非常激烈的批評方式孩子,導致孩子受挫,沒有自信,那么,孩子犯錯該如何處理呢?
1、情緒激動時避免批評孩子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化的時刻,情緒化的時刻,可能會言不擇詞,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如果父母在情緒上對孩子嚴厲批評,語言暴力可能會導致孩子難以接受,如果孩子是玻璃心,父母在孩子情緒上批評時,孩子會因此采取一些極端的處理方式,父母可能會后悔為時已晚。
2、避免在孩子情緒激動時批評他
孩子犯了錯,可能一直在遭受懲罰,所以孩子也可能會比較情緒化,如果家長在孩子激動的時候嚴厲批評孩子,孩子無法接受父母的批評,甚至可能會因為家長的嚴厲批評而出現硬碰硬的情況,甚至可能會因為頭腦一熱,做出非常不理智的舉動,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
3、不要在別人面前批評孩子
孩子往往有很強的自尊心,很多孩子甚至比大人還驕傲,父母如果不考慮孩子的自尊心,在很多人面前批評孩子,孩子脆弱的自尊心會受到重創,孩子的情緒可能會特別激動,孩子可能會受到巨大的打擊,做出一些不合理的行為,父母后悔就晚了。
1、就事論事,而不是其他
當孩子在這件事上犯錯的時候,父母只需要糾正和分析孩子現在犯的錯誤,而不是把過去的很多錯誤拉出來,對孩子胡亂批評,這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或缺乏自信。
2、和孩子平等交流,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父母不要覺得自己是父母,孩子應該聽自己的,當孩子犯錯時,父母需要及時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只有讓孩子做同理心,才能讓孩子真正意識到錯誤的嚴重性,讓孩子深刻理解自己的錯誤,避免以后再犯這樣的錯誤。
3、堅持原則,是孩子樹立是非觀的開始
當孩子犯錯時,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和承擔錯誤帶來的后果,讓孩子自己承擔錯誤,讓孩子明白如果犯了這樣的錯誤就會受到懲罰,這樣他就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判斷力,有了是非意識,孩子就不太可能犯錯。
如果父母在孩子犯錯時給予更多積極的回應和更多的“接納”和“同理心”,孩子就可以從糟糕的情況中獲得力量。孩子犯錯該如何處理,父母只有在言行中踐行對孩子的“愛”,才能讓孩子有勇氣面對錯誤,才有從錯誤中成長的力量,才能走得更遠,爬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