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蘇聯偉大的哲學家說過一句話,人需要人。尤其是孩子需要在父母的陪伴下,將人類的行為、思維、情感、語言等千千萬萬的軟件,一一給孩子安裝好,直到成為一個可以獨立的人。所以說到孩子依賴的話題,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以及他依賴什么。
孩子過于依賴家長怎么辦
1.物質或財務依賴。
孩子在物質和經濟上依賴父母是正常的。撫養未成年的孩子是父母的責任。
2.身體依賴,即行為依賴。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發展了自己的行動能力。這種能力是培養出來的。在此之前,他可能會依賴他的父母。這個時候,父母要陪著你,說給你聽,更重要的是給你做,鼓勵你再做,再找你做,鼓勵你再做,直到你養成行為習慣,然后可以獨立行動。
3.思想依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安裝思維軟件的重要老師。家長應通過互動反應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正確的價值體系和基本的人生體驗。當孩子依賴父母時,是父母通過正確引導逐步形成獨立思想體系的關鍵時期,也是陪伴孩子增強責任感、形成責任能力的最關鍵時期。
4.情感依賴。
情感是生命的動力,孩子對父母有情感依賴是很正常的,所以父母應該通過高質量的陪伴傳遞給孩子:我愛你。讓孩子接受:我可愛和“我有愛”,從而產生內心的情感力量。也就是說,情感依賴是情感獨立的必要階段。
如果孩子已經成年,在這種情況下要依靠父母,也就是父母還沒有把孩子的獨立能力發展起來。解決辦法是:根據孩子的實際心理年齡重新實施育兒技術,即孩子的心理年齡,有什么需要,父母會忽略他的實際年齡,根據他的心理年齡來滿足他的需要。
世界上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以分離為前提的,所以不要成為孩子一生的保姆,一定要訓練他獨自走在路上,穿越內心的陪伴和情感的流動的孩子騎上馬送一程,然后帶著滿滿的祝福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