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很多家長朋友都反映孩子比較膽小,怕事,因為膽小、怯場,讓孩子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鍛煉自己的機會。今天,就讓我們分析一下孩子膽小的原因,想辦法改善孩子膽小怕事怎么辦的問題!
孩子膽小怕事是什么原因
1、父母過度保護
有的家長對孩子保護的太多太細,怕磕,怕摔,怕任何不適應,總是帶著孩子,形影不離,使孩子形成強烈的心理依賴和保護意識。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過多的限制,比如孩子碰茶杯,大人喊:“別動,看,碎了”;孩子摸掃帚,大人說“多臟,快放下”等等,導致孩子不敢從嘗試和實踐中獲取知識、經驗,從而膽怯。
2、心理陰影
有的孩子看過一些可怕的電影,聽過一些可怕的故事,讓孩子的心理產生陰影,導致孩子膽小。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會說以下類似的話:比如“不聽話,就會被送到壞人手里”、“不要亂跑,小心被壞人抓走”。等等。這種“大灰狼”之類的話無形中給孩子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
孩子會認為外部環境是危機,首先是有防御心理或逃避心理。生活中的一些偶然事件,如火災、流水等,會嚇到孩子…這些經歷,在孩子的心理上留下可怕的陰影,也會使孩子膽怯。
3、孩子社交太少,不適應陌生人和群體
有的孩子從小就很少與人接觸,除了父母、長輩,很少與同齡孩子一起玩耍,很少有機會走親訪友。這也會使孩子的溝通能力萎縮,害怕看到陌生人,害怕在人面前說話。
孩子膽小怕事怎么辦
1、不要急于下結論
其實,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有很多,也許他在人前有點害羞,也許他真的有點膽小,也許他不想在人前表現自己。但是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因此,我們不要輕易責怪孩子。
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罵他,這樣會讓孩子失去信心。要知道,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培養。當孩子進步時,大人要及時鼓勵他;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應給予適當的幫助,鼓勵他們克服困難。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是培養孩子自信的關鍵。
2、發現孩子膽小,不要猶豫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膽小無所謂,長大了自然會好起來,所以不干預教育。這樣的父母缺乏敏感性。事實上,如果沒有對孩子膽怯性格的教育、發展,膽小的性格就會演變成回避型性格。這種人格因為害怕與外界打交道而被局限在自我的一個狹窄圈子里,人在與環境互動的過程中發展起來。
因此,從長遠來看,這種人的能力發展會受到阻礙。能力發展緩慢,內向和回避是心理健康發展的跡象。因此,對于膽小的孩子,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進行教育。
3、放手鍛煉孩子
不要害怕放手,讓您的孩子在生活中自律。有的父母總是把孩子當成嬰兒,或者怕孩子摔不下來,總說:“你不行”、“你還小”。父母無所作為會培養孩子膽怯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會顯得心慌意亂、不知所措。
那么,膽怯的孩子怎樣引導。適度的挫折和磨難,對于孩子的成長,是不可缺少的財富。家長不要輕易拿走,而應該讓孩子自由玩耍。孩子特別喜歡玩沙子和泥巴,家長盡量不要干涉他的游戲方式。
孩子膽小怕事怎么辦。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克服恐懼、需要耐心與信心、需要講究方式方法,多給孩子愛撫,并向他講述一些事物的道理,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和社交能力,不可事事包辦,要讓孩子有實踐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