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長會反映,孩子經(jīng)常不遵守諾言,比如約定的時間看電視或玩,但到了時間,孩子還是不肯關(guān)電視,不玩。這時候,如果父母強行關(guān)掉電視,孩子們就會和父母鬧翻,那么,孩子總是言而無信怎么辦?
孩子總是言而無信怎么辦
1、尊重孩子
如果想讓孩子言而有信的話,那么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不要給她制造困難,也不要強迫她與自己建立一定的協(xié)議。
更不建議孩子悶,覺得家長還小,就給孩子挖一些坑騙孩子,答應(yīng)家長以達到某種目的。
因為父母一旦做了以上事情,孩子就會抗拒說他們說的話,因為這些事情都是出于自己的意愿。然后,當他意識到自己沒有能力實現(xiàn)這個目標,或者他沒有辦法實現(xiàn)這個目標時,他就會選擇放棄,不再相信父母給他的一些目標。
2、不要給孩子過多的限制
對于教育孩子,所有的規(guī)則都是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形成的,家長也不能過多地給孩子建立人為的規(guī)則,因為規(guī)則越繁瑣,孩子就越難記住,這會偏離教育的初衷,沒有辦法達到他們想要的效果。
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以不要對他進行太多的限制,只需要給他幾個底線和原則,讓他自由成長和玩耍就可以了,同時,家里也要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讓孩子能成為大人一樣。
為什么孩子總是言而無信
1、孩子年齡小,意志力不夠強
有的孩子不說實話,其實這是比較正常的事情,他們的很多行為都是在父母的引導下做出一些壓力反應(yīng)的。所以當我們父母引導失敗時,他自然會忘記說過的話。
比如父母和孩子說的時候,看誰走路,站直,孩子會在父母的刺激下,在短時間內(nèi)會直接離開他們,但過一段時間,他就會被別的東西吸引,他就會忘記這件事,直到他父母再次提醒他,他才能夠反應(yīng)過來。
2、不知道不遵守諾言的后果
年齡比較小的孩子需要父母來培養(yǎng)他的規(guī)則意識,但是他的規(guī)則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這個時候他不會有一些責任感,面對一些事情,即使他沒有去做,給她帶來的后果并不嚴重。
所以對于孩子來說,在心里就不會形成那一種,如果實驗就會承擔多么嚴重的后果,這種形象,這也就造成了他在后期對自己的自身約束能力的不足。做事情也會沒有責任感和擔當。
孩子總是言而無信怎么辦,家長也需要不斷學習一些育兒知識,才能與孩子共同進步。家長在教育方式上也要靈活一些,不要太死板,但要教孩子的規(guī)矩不能含糊。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讓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自己的理想做出自己的承諾。